让群众遇事不烦排忧不难

蚌埠统筹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一体化建设

2024-03-21  来源:法治日报

□ 本报记者 范天娇

“是我没有当好长兄,一时冲动跟弟弟较劲,今天我就把铁皮房拆了。”近日,在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新马桥镇“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的及时介入下,张某与弟弟的宅基地建院墙纠纷就地化解,连同赡养老人等嫌隙也一起迎刃而解。

随着公共法律服务一体化的统筹推进,蚌埠市上下合力推进“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中心建设,打造“半小时法律援助工作圈”,探索提供矛盾调解、调查取证等公证服务,提升多元机制解决纠纷和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在一次次办事中,让群众享受到“少跑腿、不跑腿”的便捷,以优质法律服务实现群众遇事不烦、排忧不难、纾困有盼。

建成“半小时法援工作圈”

“我腿脚不好走不了远路,没想到你们来得这么快,办事效率太高了。”去年7月,因子女不愿意承担赡养义务,怀远县榴城镇90多岁高龄的梅奶奶无奈之下按照宣传册上的电话,给法律援助中心打来电话求助。

很快,该中心工作人员就敲响了梅奶奶的家门。了解到梅奶奶生活困难,见其思维清晰,能够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愿,工作人员马上依法为其办理了法律援助申请手续,帮助老人维护合法权益。

为了将法律援助服务送至群众身边,蚌埠市司法局扎实推进法律援助站点建设,在全市建成8个法律援助中心、139个法律援助工作站、1077个法律援助联系点,均配备了相应的专业人员和工作人员,基本建成“半小时法律援助工作圈”,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让困难群众能够就近申请法律援助,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提供“上门服务”,为农民工等群体开辟“绿色通道”。同时适当扩大法援覆盖面,明确将本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2.5倍,确定为法律援助的经济困难标准。

蚌埠市还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融合发展,实现法律援助等服务网上办、马上办。2023年,全市成功办理各类法律服务案件近11万件。在“大走访大评议大宣传”活动中,累计有2万余名群众参与公共法律服务评议,满意率达99.4%。

推进“一镇一品”调解室建设

爱车停放在小区被刮伤,监控被毁无法确认肇事者,蚌山区社区居民陈某找物业也讨不到说法。

不久前,蚌山区“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得知此事,转交龙湖新村司法所上门调解,花了20多天,帮助陈某与小区物业达成和解。陈某的“心结”解了,还特意给调解员送来表达感谢的锦旗。

矛盾纠纷“一站调通”,在蚌埠市已成为工作常态。近年来,该市严格按照每个乡镇(街道)、每个行政村(居)成立一个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要求,做到乡镇(街道)、村(居)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依托综治服务中心,在市县(区)、乡镇(街道)均建立集统筹指挥、纠纷化解、法律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中心,实现矛盾纠纷统一受理、集中办理、归口指派、依法处理。

该市还探索建立“三调联动”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实施诉调联动、警民联调、访调对接,创新建立物业、金融等专业调解,拓展律师、公证调解,在乡街层面推进“一镇一品”调解室建设,培育了“李仁强警务调解室”“李晓桦模拟法庭调解工作室”等基层一线品牌调解室20个。

截至目前,全市建有乡镇街道和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1205个、专兼职人民调解员5300余名,每年有近2.5万件各类纠纷在乡镇和村居得到及时化解。

提供“一次都不跑”公证服务

在“离婚冷静期”内,给付离婚补偿款怕一方反悔不离婚。不给付的话,又怕另一方之后不认账。蚌埠市的一对夫妻协议离婚时因这样的问题争执不休。

面对僵局,蚌埠市众信家事法律服务中心受理此案后,组织双方进行了调解,促成双方达成一致方案,将钱款转入公证处账户内进行资金监管。

“两人离婚后,收受方可持相关材料来公证处申领监管资金。考虑到两人万一和好,双方也可以共同来将资金申请取回,更好保障各方利益。”众信家事法律服务中心公证员介绍说。

为满足群众多元化、个性化需求,针对监护方案设计、家庭财产继承等新情况,蚌埠市众信公证处创新成立了家事法律服务中心和遗嘱中心,在开展婚姻财产、家庭财产分割等传统家事服务的基础上,拓展意定监护协议、生前医疗预嘱等业务,并尝试开展家事纠纷、遗产继承纠纷调解,助力诉源治理,不仅起到定分止争的作用,也让群众更好地运用公证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同时,蚌埠市优化公证惠企服务,在全市范围内提供“一次都不跑”预约上门服务、异地远程公证服务以及工作日延时、非工作日预约办理等多种涉企公证服务。2023年,全市公证机构为企业提供预约、延时服务252次,将涉企公证服务收费下调20%,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