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在基层 矛盾化解在当地

——蚌埠经开区探索一站式“信访超市”

2024-09-09  来源:蚌埠日报

因宅基地纠纷,长淮卫镇南湾村村民曹某与同村村民之间矛盾愈演愈烈,双方都不服气,便来到蚌埠经开区长淮卫镇“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信访超市)。

在受理登记曹某的情况之后,蚌埠经开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郭超、王林路、陶静多次上门,找到矛盾“症结”所在,组织两家人坐在一起调解,最终两家达成和解,签订了调解协议书,有效化解了纠纷。

群众有诉求,最怕“踢皮球”。有没有一个部门,能有效破解群众办事“进多扇门、找多个人、跑多趟路”等难题,让群众省心又省事?

大厅宽敞明亮,窗口工作人员接待热情,在长淮卫镇“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设置了信访、矛调、司法、纪检、法律咨询等常驻窗口和职能部门轮驻窗口,群众一进门即可按指引办事,方便又快捷。

考虑到托管变更后主要管辖长淮卫镇的实际,蚌埠经开区充分发挥扁平化管理优势,通过扩充空间、整合功能、优化资源等方式,对长淮卫镇“信访超市”进行了提升改造,将区级矛盾纠纷调处资源下沉一线,建设区镇一体化的“信访超市”,同时建立了辖区首个品牌调解室——海兵调解室,牵头主导各类矛盾纠纷调处和疑难信访问题的化解,实现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提升。

“信访超市”严格按照预防、受理、办理和监督追责、维护秩序“五个法治化”要求开展相关工作,坚持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全面推动各类资源和力量下沉到基层一线。构建“网格+信访”的基层源头治理体系,开展“板凳会”,公开接待群众、现场解决问题。今年以来,“板凳会”接待群众200余人次,推动解决群众身边问题36件次;各村居及时排查、就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7起,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

今年以来,“信访超市”共受理、办理群众反映问题35件次,组织信访、公安、司法及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联合调处12次,调处成功率及来访事项化解率均达到100%。

“发挥基层站点的‘哨点’作用,依托‘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精准‘派单’,一案一首席,切实做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当地’。”蚌埠经开区长淮卫镇“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推深做实区镇一体化“信访超市”,不断完善“一站式”服务机制,实现“1+1>2”的效果;让群众“诉”的门槛越来越低,事项“办”的质量越来越高,全力构建“系统化布局、平台化运作、网格化治理、一体化作战”的基层“大政法”格局。

融媒体记者:周芳林 通讯员:高洁 陶静

打造“全链条”多元解纷“新引擎”

近日,怀远县人民法院立案庭成功调解一起服务合同纠纷案件,为减轻当事人诉累,该院启动“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模式,经过承办法官十余次、长达两个月的悉心调解,双方当场达成调解协议,最终将一起未签订书面合同引发的近10年的服务合同争议纠纷成功调处化解。

延伸服务触角、前移解纷关口,让更多的矛盾纠纷止于未发。近年来,怀远县法院坚持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着力构建“一体化”解纷体系。依托诉调对接中心,入驻8家调解组织,在全县建立21个“惠民诉讼服务站”、367个村居微法庭,实现镇街村居全覆盖,将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劳务合同纠纷等案件调解前置,开展委托和委派调解,实行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努力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为辖区群众提供优质的多元解纷司法服务,聚力打造“全链条”多元解纷“新引擎”,实现“诉非衔接”向“多元衔接”提档升级,将大部分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诉。

变被动办案为主动参与社会治理,怀远县法院坚持“预防为先、非诉挺前、裁判终局”的多元解纷工作思路,融入全域共治链,织密源头止纷“过滤网”,按照“网格+法官”工作模式,协同镇街村综治干部、属地网格员、村居法律顾问等基层调解力量共同做好辖区内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并通过开展以案释法、提出司法建议、指导人民调解等方式,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持续推进全域共治、诉非联调、精审快判的“全链条”解纷体系建设,着力畅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通道,提升基层解纷能力。今年1-8月份新收案件同比下降9.42%,一审发回率同比下降34.47%,呈现收案下降、质效稳升的良好态势。

促进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与审判执行工作的顺畅衔接和高效流转。怀远县法院完善诉前调解、委派调解等多元解纷联动衔接机制,加强对网格调解、人民调解、委派调解的指导,借助网格员熟悉民情社情的优势,及时发现、协助处理矛盾纠纷,提高调解质量和效率。今年以来,诉前调解纠纷5870余件,调解成功4590余件,调解成功率78.2%;其中,诉前委派调解案件460余件,调解成功430余件,“全链条”多元解纷“新引擎”动力凸显。

 通讯员:刘流 周子琪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