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创新为民 这位警队“发明家”不简单

2024-09-12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合肥9月5日电(记者叶心可、潘峰)“全国先进工作者”“双百政法英模”“二级英模”……安徽省马鞍山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队支队长周克武有很多荣誉,但与这些头衔相比,他更像一位“发明家”,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基层公安机关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升,为群众提供有速度、有温度的暖心服务。

1997年,周克武通过社会招考进入公安系统,在马鞍山市当涂县的基层派出所担任户籍民警。由于当时警力紧缺,他常要下乡进村配合其他民警办案,无法及时服务前来咨询和办理户籍业务的群众。

“虽然很多办事程序都贴在了墙上,但老百姓更愿意当面咨询,如果我不在,他们就只能往返好几趟,非常辛苦。”周克武告诉记者。

为了让百姓少跑冤枉路,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周克武有了创新灵感——如果能研发出一个人机语音对话系统,百姓就能通过语音提问,获取信息。

图为周克武在工作中。新华社发

“当年,县公安局没有电脑,我用半年时间自筹资金,组装了一台兼容机,开发出一个语音对话应用,老百姓只要对着派出所的话筒提问,电脑就会自动回答。”周克武说。

这款人机语音对话系统不仅极大方便了辖区群众,还在当地引发了热烈反响,甚至吸引不少人专门前来体验。

2000年后,周克武先后调至刑警大队、治安大队。在办案过程中,警力少、案件多的态势让周克武和同事们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周克武决定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基层民警做点事、出点力。

“我那时想要开发一个智能办案系统,把简要案情、人员信息录进去,就能自动生成一套法律文书。”他说。

在妻子的支持下,周克武用积蓄买回一台笔记本电脑,经过三年多“白天办案、晚上研发”的工作,他研发出一套在国内首次实现“法律条款智能引用”“法制监督智能提示”“法律文书智能生成”三大功能的智能办案系统。

研发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我对法律业务理解得不够透彻,有些复杂案件的法律条文引用不全面。”周克武说,加之许多法条的处罚幅度视具体情况而定,“必须要熟知相关法律知识,才能继续完善这个系统。”

图为周克武展示他研发的“公安机关智能办案系统”。新华社发

为完善系统研发,周克武专门学习法律知识,获得了法学硕士学位,同时向全国的法律专家、公安一线专家学习和咨询。2006年,“智能办案系统”在马鞍山市公安局全面应用并取得成功,极大提高了办案效率和质量。据统计,该系统曾先后在全国4600余个公安机关免费推广,共60余万民警使用其办案,市场总价值达4.6亿元。

2014年,马鞍山市公安局成立“周克武科技创新团队”,2016年又成立“周克武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成立以来,先后有百余名业务和技术骨干踊跃加入,完成了300多个实战应用成果和1500余个大数据模型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共获得全国和全省公安科技创新奖50余项。

2023年以来,为减少电信诈骗给群众造成的损失,周克武带领团队利用RPA技术成功研发出反诈“数字战警”,经陆续推广后,已帮助全国各地群众成功止付资金数亿元。此外,周克武团队研发出“警民通·马上办”无证明办事系统,群众无需各类证明,直接刷脸即可轻松办理各项业务。由于成效显著,他又带领团队完成了“政民通·马上办”无证明城市系统的研发,为马鞍山市无证明城市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多年来,周克武源源不断的创新灵感从何而来?支撑他将一个个想法落到实处的动力又是什么?

对周克武来说,答案不仅有细致观察基层痛点的眼力,善于学习、乐于钻研的脑力,敢想敢干、勇往直前的魄力,最根本的,是有一颗创新为民的赤诚之心。“就是想把老百姓服务好,想方设法地让老百姓满意。”他说。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