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治”融合 汪楼“蝶变”

2024-09-29  来源:安徽法治报

“门前屋后小三园,责任三包护清洁,蔬果满园花相伴,风景宜人搬回来……”不知何时起,涡阳县楚店镇汪楼村汪楼庄的周老太开始自编顺口溜赞唱和美汪楼新风景。

汪楼村距涡阳县城12公里,下辖8个自然庄,879户4605人。近年来,该村党总支一班人坚持政治、自治、德治、法治、智治“五治”融合的工作思路,在和美乡村建设上积极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高标准实施,走出一条村“两委”班子造血功能强大、环境整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乡村治理之路,和美汪楼村正在“蝶变”。

政治引领强脊

“党员就要带头上前线,人居环境治理这么忙,你们不让我参加,不要‘欺负’我年龄大,我还是能帮组织干点活的……”“您这么大年纪,这么热的天,怕您中暑!您是咱的老党员、老模范,谁敢‘嫌弃’您!”汪楼村81岁的老党员“质问”村党总支书记彭娟时对话道。

村党总支坚持将党的领导落实到乡村振兴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坚持以政治引领,狠抓党建制度落实,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明显。建立横向到庄、纵向到户的领导体系,抓好“村党总支—片区支部—村党小组”三级联动体系建设,建立覆盖全村的网格体系。

探索“党建+和美乡村”工作思路,利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知识培训,唱响党的好声音;做好“党建带村建”,以村党总支为核心、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为纽带,乡贤志愿者服务队等社会组织为依托,最大限度将群众组织在一起,聚力和美乡村建设,有序推进乡村战略实施。

自治激励夯基

“环境维护的问题,我觉得全部责任到户,谁使用、谁管理、谁维护。”“我建议党员包户、清洁员包组。”汪楼村群众在村民议事会上各抒己见。

门前屋后菜园、果园、花园“三园”管理使用维护问题,是和美乡村建设的根本性问题。为充分激发群众参与和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成立了村民议事会,带动村民积极参与和美乡村建设事务处理,提高村民自我服务的能力。

建立完善“一约五会”机制,引导村民转变观念,培育农村新风尚,以获取积分奖励制度每季度兑换洗衣粉、肥皂等生活用品;在人居环境改造、和美乡村建设、基础设施改善等工作中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充分发挥党总支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大会、村民组会议在全村发展中的自治作用。

“以前有些村民总感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现在我们坚持抓‘四议两公开’制度执行,村里大小事务都向村民公开,村民参与村务的热情高涨,建言献策的人多了,可以说是一声号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物捐物,村内各项事业的发展有了可靠的群众基础。”该村“两委”成员刘文志感慨道。

法治保障护航

“会前学法制度、村干部服务‘十个一’制度、村‘两委’班子值班制度、村‘两委’成员包庄制度、村民门前屋后三包制度等16项规章制度,确保了村务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该村“两委”成员徐培培介绍说。

乡村振兴、法治先行。汪楼村依托法治大讲堂、“老君说法”直播间、“老君说法”徒步队等模式,积极开展“八五”普法,坚持普法与依法治理、民主法治建设相结合。建立“上善若水”调解室,在村部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法治文化长廊、善治文化园地。

“利用乡村小喇叭、群众服务微信群等载体,围绕中心工作对政策法规开展大力宣传,积极培养党员干部依法服务、依法行事、依法用权的法治思维,让居民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好习惯。通过宣传工作的深入开展,村民法治意识增强,安全感得到有效提升。”该镇司法所所长马震介绍说。

积极推行“上善若水”调解法,引导群众向好、向善、包容、共生,今年以来,36起矛盾纠纷化解在村组。

德治教化扬善

“这袋洗衣粉是我用10个积分换的,俺家被评为‘好邻居’,村里奖励俺10个积分。”被评为“好邻居”的彭某拿着积分到“爱心超市”兑换完商品讲道。

开办“爱心超市”是本村村民自治的具体实践,主要是用于弘扬正气、评选好人好事、引领乡风文明。自2018年开办以来,先后投入10余万元,兑出了百姓的仁义礼智信,兑出了汪楼村的和美、生态、宜居。

坚持精提升、微改造,在村道两边居民户墙体上进行墙绘美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营造了崇德向善、邻里相望、礼尚往来、和谐互助的社会德育氛围。

建设8个百姓说事点,唱响党的好声音、化解矛盾纠纷、普及法律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引领乡风文明,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的奢靡之风得到了有效遏制。

由关心热爱村内事务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36名乡贤组成道德评议会,组织开展好人好事评议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智治支撑赋能

“半月前在村里找代办员帮我办了一个老年公交卡,今天就邮寄过来了,再上哪去方便了。”“俺庄大家庭微信群就是一个万能群,里面有律师、村干部、收粮食的、修电器的,有啥事在群里说一声,一会就有回应……”村民们茶余饭后的闲谈,幸福感满满。

8个自然庄分别建立大家庭微信群,将村法律顾问、驻村民(辅)警、村干部、常用服务商家拉进群里,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频率和水平,运用“我家亳州”“皖事通”等网上办事大厅,让基层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办事、办成事。

“通过探索政治、德治、法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的乡村振兴路子,和美汪楼新格局及治理成效已初步显现。”楚店镇党委书记李真介绍说。

从“脏乱差”到“绿净美”,从“背手看”到“比着干”,从“进城热”到“回村住”,成栋的乡村“别墅”俨然有序,井然的菜园花园精准“妆扮”,汪楼村通过“五治”融合,激发了乡村振兴新动能,实现了和美乡村的华丽蝶变。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