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畔,有这样一座历史悠久的小城。风光秀美、人文荟萃,通江达海、开放创新,这里就是铜陵。它不仅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之一,更是长江经济带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近年来,铜陵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工作,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使这座千年古城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基层治理新探索:乡贤力量,法治根基
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近年来,枞阳县白梅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乡贤的人文资源,积极探索基层治理的新模式,成立了“凝聚乡贤力量,助推基层治理”领导小组,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为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指导各村乡贤工作开展,致力于提升乡村的自我管理和服务能力,努力让乡贤成为基层治理生力军。
通过让乡贤担任网格员、参与听证讨论等具体做法,基层的平安法治建设有了实质性的提升。截至目前,白梅乡登记在册的80余名乡贤,累计为公益事业捐款120余万元;成功调处宅基地、拆迁、婚恋等纠纷20余起。
执法为民显温情:“一家亲”守护万家灯火
在义安区钟鸣镇,“一家亲”婚调服务品牌如一股温暖的春风,吹遍了每一个需要关怀的角落。通过构建“有阵地、有制度、有队伍、有方法、有流程、有记录、有回访”的“六有”体系,不仅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织就了一张坚实的“保护网”,更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开来,实现了从点到面的全面覆盖,让“一家亲”成为群众心中可信赖的依靠。
同时,“一家亲”婚调室还注重部门联动,与各级妇联、法院、公安、司法等部门紧密合作,形成了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在重点案件的处理上,开通了“绿色通道”,实现了信息的快速共享和资源的有效整合,为受害妇女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庇护和帮助。这种跨部门、跨领域的合作模式,不仅提高了纠纷调解的效率和质量,更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了尊重妇女、保护妇女的良好氛围。
“枫桥经验”绽光彩:和悦工作法,化解矛盾的艺术
铜陵郊区法院在平安法治建设中,以和悦工作法为核心,成功探索出一条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新路径。通过创新“枫桥式人民法庭”模式,郊区法院不仅荣获全省首批“枫桥式人民法庭”命名,更在全市范围内独树一帜。和悦工作法,深度融合大通古镇和悦洲的历史文化底蕴,以“礼—法—和—悦”四步走战略,在法官工作站设立和悦茶室,通过以茶会友、以茶说法的方式,有效促进了矛盾纠纷的和平解决。
法官工作站是郊区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践行“抓前端、治未病”新时代司法理念的生动实践。法官工作站作为前沿阵地,遍布普济圩社区、大通镇、桥南办、安铜办等地,实现了司法服务向基层的全面延伸。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拉近了法官与群众的距离,还通过法律咨询、矛盾预防、判后答疑、法律宣传等多元化服务,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平安铜陵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未来,铜陵将继续深化平安法治建设,让法治成为城市发展的最强音,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安全、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平安铜陵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