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优秀传统法治文化遇见基层治理实践

桐城“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诞生记

2024-10-23  来源:安徽法治报

桐城市近年来积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尺巷典故中汲取解纷智慧,将典故蕴含的“和为贵”精神融入基层治理,创新形成了“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走出了一条源头治理、多元共治、和谐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善治之路。

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经岁月的沉淀,其蕴含的睦邻尚和因子,潜移默化中成为人们的处世准则。桐城因势而为,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找到了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源头活水,将“六尺巷”和谐文化精髓与现代化社会治理实践相融合,接续探索,不断注入时代元素,为建设平安和谐桐城提供新路径、注入新动能。

2015年,桐城法院孔城法庭为缓解“案多人少”矛盾,率先提出“六尺巷调解法”。2017年7月,桐城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六尺巷调解工作法”的实施意见》,计划用1-3年时间,在全市调解战线形成人人会讲“六尺巷”故事、人人会用“六尺巷调解工作法”、人人营造礼让互让的良好氛围,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探索仍在继续。2021年8月,桐城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打造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的意见》,并最终形成以“谦和礼让、知进退、和为贵”为基本精神,以“源头治理、多元共治、和谐共享”为基本体系,以“党建领事法、礼让和事法、村民说事法、多元解事法、网格管事法、群力防事法”为基本内容的制度机制架构,在基层治理中焕发出越来越耀眼的时代光芒。同时,全市设立覆盖基层单位的“六尺巷调解室”300余处,通过“听、辨、劝、借、让、和”六步法,做到“案结事了、事心双解”……随着更大范围的运用与推广、更深程度的创新与发展,“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内涵得到丰富、外延得到拓展,成功将大部分矛盾化解在源头、消除在萌芽、平息在当地。

2021年,该工作法被评为安徽省十大改革案例并在全国“枫桥式人民法庭与基层社会治理”研讨会上作交流发言。2022年7月9日,“六尺巷融合工程”荣获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特色项目。桐城市连续13年跻身全省平安县行列,先后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2021年12月,荣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

2023年,桐城运用“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化解矛盾纠纷3729起,调处成功率达99.7%;桐城法院新收民商事案件数同比下降15.6%、万人成讼率同比下降16.3%。也是在这一年,“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的全国“两会”工作报告,并成为全国新时代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的先进典型,作为全国31个“枫桥式工作法”之一入展“枫桥经验”陈列馆。

2024年7月6日至7日,来自全国200余名法学专家学者及实务工作者齐聚桐城,围绕“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开展研讨,探索六尺巷文化在基层治理上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乡闾礼让已成俗,余风渐被来江淮。如今,“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已经走出桐城,在安庆、安徽,乃至全国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效应,衍生出诸如安庆市“农民工安‘薪’地图”等基层治理和矛盾纠纷化解的经验、典型,绘就了新时代法治中国、平安中国建设的生动场景。(记者 王原)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