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

2024-11-18  来源:《长安》杂志

安徽省淮北市以加强党的建设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统筹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多元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建设,有效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党建引领。明确党组织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的领导地位,市委通过建立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等方式,确保党建工作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同频共振。成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建立市领导干部重点联系包保社区制度的通知,明确领导干部联系包保社区(小区)。依托党委统一领导,建立多部门参与的矛盾纠纷联动调处机制,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职能互补。综合区域特点和人口密度等因素,划分横到边、纵到底、边界清晰的网格,建设党建引领、一网到底的网格化调解工作平台,实现“网格全覆盖、管理无缝隙、服务零距离”。

深化多元模式。整合多方资源,建立一站式矛盾纠纷解决平台,实现案件的快速分流与处理。完善“总对总”调解资源库,法院与商会、房地产协会等签订诉调对接协议,化解相关领域纠纷。由市中院、市司法局、律协等选出111名律师组成调解队伍,定期对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对各类调解组织达成的调解协议依法确认。引入心理疏导和情感修复程序,诉前调解家事纠纷,维护家庭和谐。开通在线调解服务,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解决矛盾纠纷,降低当事人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整合工作力量。定期组织调解员参加法律知识、心理学、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鼓励调解员参加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等,建立调解员继续教育制度,提高专业能力。协调推动不同行业领域的调解组织、调解员进入特邀调解名册。推行金融、劳动争议、道路交通、行政诉讼、知识产权、仲裁执行等六类案件集中管辖,搭建诉调对接集约化平台。加强司法机关、法律援助机构、社会组织的合作,构建社会共同参与的调解工作环境。建立退休法官工作室,帮助基层解决纠纷。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结果与调解员的薪酬等挂钩,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