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安徽(合肥)创新法务区,是安徽省着眼集聚高端法律服务资源,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部署。安徽(合肥)创新法务区自去年启动建设,目前已进入机构招引及运营筹备阶段。
法务区最初即为法律服务的集聚园区,而近年来各地在建设中不断丰富其内涵和外延,形成了集政法机构、法律服务、法治研究、法治宣传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法治实践平台,成为推动城市法治进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营商环境优化的重要力量。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系统思维,深刻认识和把握法治建设与科技及产业发展的关系、法治与开放的关系、现代服务业和传统制造业的关系,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把法务区建设工作放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中予以落实和推进。
完善安徽(合肥)创新法务区的制度保障。国内外法务区的建设实践表明,完善的制度保障是法务区能否集聚优质资源、实现高质量可持续运营的重要因素。制度保障既包括与法务区建设直接相关的优惠招引政策、管理运营机制等,还包括对法务区长远发展起引导和支撑作用的法律服务业及法律服务业集群相关制度。在法律服务业发展制度方面,要从顶层设计上对法务区及其所代表的法律服务产业集群发展予以高度重视和系统规划。鼓励各地市推出支持法律服务业集群发展的相关措施,根据产业发展实际,研究选择几类高端、紧缺法律服务类目,例如科技服务+法律服务、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法律科技产品研发等,通过专项支持政策推动法律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在法务区运营相关制度方面,应进一步完善管理运营机制,在重大项目、发展方向、全省联动等重要事项上要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并在发展特色平台、吸引省外资源、深化改革创新等领域予以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指导。探索制定中长期的创新招引政策,吸引并留住优质法律服务机构。
打造安徽(合肥)创新法务区的特色品牌。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多家法务区挂牌或正在规划建设中。能否在激烈的省际竞争中建立起安徽(合肥)创新法务区的品牌效应,是法务区运营和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安徽(合肥)创新法务区下一步要重点围绕“创新”二字做文章,实施创新政策、打造创新平台、提供创新服务、培养创新人才,做深做实创新品牌。紧盯省内科技创新产业优势,从科技创新与法治建设的充分融合上进行谋划和打造。围绕科创+法律服务需求招引优质法律资源、搭建法商融合平台、孵化高端服务产品、设置法律研究课题,以实现科技创新全链条的法治保障。利用好科技创新优势赋能法务区数字建设,深化安徽科技成果在线上和线下司法活动及法律服务中的应用,以法务区为平台汇集法治数据、发展数字法律科技、完善数字法治基础设施、创新法治数据应用,与科技创新优势结合,不断推动法治建设的数字化转型。对法务区的建设和运行进行广泛宣传,适时对法务区的特色做法、法商融合案例、法律科技应用成果等进行深度挖掘和报道,以增进社会各界对法务区的了解。
协同促进安徽(合肥)创新法务区的长远发展。建设安徽(合肥)创新法务区是一项系统工程,承载着带动全省法律服务高端化、集聚化、智慧化发展的长远目标。建好用好安徽(合肥)创新法务区,需要各级各类政法机构,以及社会主体的广泛参与和合作共建共享。凝聚共识,把各地政法部门和法治协调机构纳为法务区建设的成员单位,推动法律服务联动共建。鼓励更多的法治机构及部门在法务区驻点,例如设立法律公共图书馆,成立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等,进一步完善法务区法律服务产业生态系统。打通入驻机构的需求反馈通道,根据实际工作需求,不断衍生出新的泛法务项目。鼓励高校、研究机构、法律实务部门等和法务区共建研究和实践基地,共同引进高端人才,共建实训基地和职业培训基地,探索实践型法治人才培养新路径,实现法务、商务、政务的有机结合,协同促进安徽(合肥)创新法务区行稳致远。
(魏雅洁 杜 敏)
(作者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信访和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本文系省社科创新发展课题[2023CX190]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