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以改革赋能,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

2024-12-04  来源:安徽法治报

近年来,铜陵市公安局围绕更高水平平安铜陵、法治铜陵建设,通过开阔思路、加大力度,坚定不移地走改革路、打创新牌,基层改革持续深化,勤务模式不断优化,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服务触角不断延伸。

以建立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牵引,按照“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的职能定位,强化实战导向、问题导向、基层导向、效果导向,以新警务理念为先导、以新运行模式为关键、以新技术装备为支撑、以新管理体系为保障,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推动全市公安工作整体提档升级。

整合资源 精准高效打击犯罪

自2023年开始,铜陵市公安局探索建立市县两级侦查中心,经一年时间的逐项完善,一套符合现代警务方向、契合一线实战需求的智慧侦查体系逐步形成,已陆续在反诈绩效、警种联动、实时支撑、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突破。该市电诈平均破案周期缩短20%,人均打处数提升102%,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数同比上升35%,先后破获了公安部、国务院联席办双挂牌的“12·13”“6·01”“4·06”等一批断流大要案,实现了从“个案侦破”向“生态打击”转变。全市侦查部门对各类犯罪的精准打击、高效打击,以及全市打击体量、打击效率、打击质量已得到全面提升。自中心成立以来,全市侦查中心产出情报产品400余个,刑事案件破案数同比上升19.67%,警情数、可防性案件发案数同比分别下降11.3%、17.6%,打击犯罪质效得到全面提升。

做强基层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该局以“枫桥式”派出所、警务室创建为载体,以强化基层警力配备和科技大数据为支撑,探索建立了“七位一体”服务管理、“五联一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治安重点地区挂牌整治等工作机制,同时推深做实“四创互融”城区警务室、“礼让燕语”农村警务室、人员密集场所“四防四卫”和城镇乡村“平安楼栋(村居)长”工作法,纵深推进“派出所主防”,走出具有铜陵特色的源头治理、多元共治、和谐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善治之路。

近年来,全市7个25人以上的派出所均完成了“两队一室”改革,并在3个15人以上派出所实行“两队一室”运行工作模式,通过进一步优化警务社区设置和警力配置,依托村(社区)建成警务室175个,依据社区人口情况、治安状况等,将336个网格科学合理划分为162个警格,配齐配强社区民警力量。全市农村派出所实行民警包村全员化,368个行政村实现“一村(格)一警”全覆盖。

与此同时,该局还坚持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出台了公安派出所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十条工作规范文件,依托“联合社区、联合村居、联合校园、联合企业”等“五联一进”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开门纳谏听民意”“千家万户访平安”“网上警民议事厅”等平台作用,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该局研发出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全流程治理管控系统,也推动了各类矛盾纠纷的全闭环处置。

优化服务 便民利企助力发展

高站位服务国家战略实施,聚焦长三角一体化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该市公安机关在治安户政、道路交通、出入境管理等领域探索推行了诸多新举措,企业、群众办事可“就近办理,一次办成”。

通过扎实推进公安综合窗口改革、“枫桥式”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创建,聚焦企业、群众急难愁盼,不断打造便民利企服务亮点,成为全省“一改两为五做到”典型案例。在全省率先建成市、县(区)、派出所三级公安综合窗口47个,实现群众“找到一个综合窗口,办成所有公安事情”。2023年底,该市在全省率先建成“一照通用”系统,实现一张居民身份证照片,在涉“人像”服务时全域通用。推进“无证明办事”服务系统的实践运用,进一步深化公安机关“无证明办事”服务,最大限度减证明、减材料、减跑动。今年以来,已通过“无证明办事”服务系统为群众调取相关证明1860次。

该局还组建了由治安、交管、经侦、网安、禁毒等警种组成的“为企服务小分队”,出台《全市公安机关警企交往正负面清单》,细化20条具体情形,从正、反两面提出警企交往准则,推动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警企关系,不断擦亮公安护航发展、政务服务金字招牌。同时,健全完善市、县区公安机关领导班子成员包保联系企业制度,今年以来先后解决企业各类诉求问题394件,企业满意率100%。为全力护航保障高质量发展,该局始终坚持重点项目推进到哪里、安保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紧紧围绕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等全市重大项目建设,主动上门走访、靠前服务,开展重点项目及其周边地区矛盾纠纷隐患排查,严打侵商扰商、侵害企业家合法权益违法犯罪,严防刑事、行政手段干预涉企经济纠纷,切实做到服务到位、护航到位。今年以来,该局共破获涉企案件77起,挽回经济损失5600万元;先后开展安防指导654次,化解涉企矛盾纠纷211件,化解率100%。

民呼警应 破解群众急难愁盼

聚力提升群众安全感和对公安工作满意度。今年,该局通过搭建“民呼警应”双向互动新平台,实现对民声民意的即时回应。此外,该局还健全完善执法全要素、全环节、全流程管控监督机制,狠抓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实体运行,深化市县两级执法办案中心应用,深化民意感知中心建设,在打造“民呼警应”平台之外,充分发挥“局长信箱”“2661900”民意热线作用,创新“扫码评警”工作,做到执法全流程规范、全过程可溯、全覆盖监督。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执法环节巡查3500余次,通报整改问题310余处。“扫码评警”工作共收到群众扫码评价67020条,群众扫码满意率99.86%,二次回访满意率100%。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