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定远县人民法院运用“六尺巷工作法”,执结了一起继承纠纷案件,展现了司法温情与执行智慧。
定远县的唐某前后有两段婚姻,与前妻育有3名子女,和前妻离婚后,唐某与古某再婚并育有一女古某心。2017年10月,唐某因病去世。因唐某生前未立遗嘱,其去世后,古某与3个继子女就遗产的继承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久拖不决。2024年9月,古某和女儿古某心将唐某与其前妻所育3名子女唐某军、唐某莹、唐某伟诉至法院,要求依法分割被继承人名下的房产、抚恤金等费用。案件审理过程中,唐某次子提出希望将属于去世父亲的房产归其所有,并将其他家人的继承房产份额折合成现金支付。此意见得到双方当事人的同意,在法院主持下,双方自愿达成协议,房产归唐某次子唐某伟所有,将属于古某份额折现8万元,其他家人每人的继承房产份额折合成现金1.3万元。然而,唐某伟因其他原因造成经济困难无法支付相应款项,古某及女儿古某心遂申请执行,要求继承唐某房产的部分份额和抚恤金等费用。
执行法官深知此类家庭纠纷的复杂性,决定采取“六尺巷工作法”,力求化解矛盾,修复亲情。为此,执行法官多次与双方当事人沟通,耐心讲解法律法规,深入了解他们的诉求和困难,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立场和感受。就在法官上门督促被执行人主动履行时,唐某伟因目前经济遇到困难,请求法官帮忙和申请人协调分期履行。就在法官上门和古某母女协调案件时,古某委屈地说:“老唐病了那几年,都是我们母女在照顾,看病的钱大部分也是我拿的。法官调解时,我们在分割遗产的时候已经作出了让步,但唐某伟迟迟不履行调解协议,还躲着不见我们母女俩,让我伤透了心,我现在就要按照调解书履行。”面对出现的僵局,法官没有放弃,用拉家常的方式劝解道:“你们都是家人,有什么不能好好说的呢?还是希望你们多顾及亲情,各退一步……”“法官,你话都这么讲了,我还有什么说的呢。虽然法律可以明确财产的归属,可女儿和哥哥姐姐们是有血缘关系的,还要相处下去。家庭的和睦最重要,我在财产分配上让一步。”
古某质朴的语言化解了许多矛盾,也让执行法官感动。1月3日,在法院调解室内,双方当事人坐下来面对面协商。在协商过程中,执行法官再次引导双方当事人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重温兄妹之间的深厚感情。同时,还结合法律法规,对遗产继承的相关规定进行了详细解释,帮助双方当事人明确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经过法官2个多小时协商和沟通,最终,在执行法官的见证下,双方当事人达成了和解协议,协议约定,房产归古某及女儿古某心所有,古某母女按照房产份额支付唐某伟等3人各自1.3万余元,抚恤金等费用则平均分配给双方当事人。唐某伟也主动放弃了属于其部分房产份额的折现。协议达成后,双方握手言和,亲情得以修复,案件得以圆满解决。
定远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案执行的成功,得益于执行法官对“六尺巷”精神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今后,该院将继续秉持这一理念,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通讯员 丁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