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池春水”

2025-01-21  来源:安徽长安网

1月15日,记者从安庆市司法局获悉,近年来,安庆市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故中汲取智慧,以六尺巷法治文化全面赋能基层普法依法治理。

党建引领,法治宣传筑根基。构建“四级书记一齐抓”的基层治理责任体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常态化开展“六尺巷故事”微宣讲,不断推动六尺巷精神深入基层、深入人心。以党建带群建,探索推出“六尺巷德邻社”“红色港湾”“足印农家”等服务项目,充分发挥党建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将学习弘扬六尺巷法治文化与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深度结合,列入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必修课”。结合六尺巷历史文化片区建设,打造廉政教育基地,教育引导一批又一批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踏实干事、弘扬美好家风。

源头预防,矛盾调处解民忧。以六尺巷礼让文化为切入点,坚持上下四级、协同联动、排查调处、化解帮扶“四位一体”,依托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全面建设“一站式”解纷体系,实现纠纷化于未发、矛盾止于诉前。推广运用“六尺巷工作法”,全市7636名调解员和18028名“法律明白人”等全部成为六尺巷故事讲述者,将法条法理与“六尺巷”典故完美结合,在一轮轮“听、辨、劝、借、让、和”中,做到用六尺巷典故启发人、用情理法交融引导人、用和为贵理念感化人、用知进退境界昭示人,维护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

依法治理,宽严相济解关切。在法治安庆、法治政府及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中,“六尺巷工作法”实践样板“遍地开花”。安庆市司法局会同17家市直行政执法单位编印了《安庆市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2024版)》,明确了涉及文化旅游、自然资源等领域的355项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倡导宽严相济、法理相融,建设更加包容、更有活力、更显温度的营商环境;人社部门设立了全省首家六尺巷农民工维权驿站,为农民工提供劳动纠纷调解一站式权益保障服务……至此,六尺巷“谦和礼让”精神内核在安庆基层治理各领域开花、结果。

文化引领,礼让和事润民风。结合“六尺巷”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历史古建等优势,创新制作了法治文创周边产品,并开展送法进景区等多场普法宣传有奖答题活动,让普法宣传“出彩”“出圈”。创作编排了《六尺巷·宽》等一批具有六尺巷“谦和礼让”内涵的法治文艺精品,巡演3000余场次,受惠群众百万余人次,其中安庆市司法局创作编排的融入“六尺巷”元素的法治戏曲《黄梅声声唱普法》代表我省精彩亮相第二届上海法治文化节开幕式,获一致好评。广大黄梅戏爱好者结合日常表演、节日汇演,化身“普法宣唱团”,将法治好声音传唱四方。

德法相依,“六尺”佳话焕生机。“六尺”之外,普法也有新景“巷”。安庆市将六尺巷典故中的“谦和礼让”处事理念和做人美德与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推进依法治理深度结合,融入村规民约、道德评议范畴,融入民主法治示范村(居)创建、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和法治人物申报等活动中,推动形成百姓和顺、城乡和美、社会和谐的法治格局。对全市法治文化阵地进行升级打造,建设群众家门口的“六尺巷法治文化圈”,“六尺巷”“裁襟励子”“望江三孝”等本地优秀传统典故生动再现,宪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实用法律知识也以醒目易懂的形式吸引着群众的目光。穿行城乡,居民及游客不仅能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更能深刻体会到法治精神的洗礼。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