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银行办理业务时,发现银行卡里十几万元消失不见,通过查询银行流水,银行卡里面的钱是被陌生人通过淘宝、支付宝免密支付盗刷。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号码除了通话联络,还被广泛应用于捆绑银行卡、APP账号等各类应用,因此,一旦更换手机号码,若未能及时解除捆绑,个人财产被盗的风险也随之将至。
案件简介
2024年10月3日,怀远县包集镇的陈某去邮政银行绑定新手机号码时,发现银行卡内十余万元被盗。陈某称其前手机号码绑定了支付宝,在支付宝绑定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卡,并在支付宝内设置了免密支付。2023年4月10日,其前手机号不再使用,但未去注销号码。
2023年8月,姚某用自己的身份证申请获得了一个尾号为xx3的手机号码使用权,其称在使用该手机号登录支付宝、淘宝软件时可一键登录,且开通了免密支付的功能,并绑定了陈某名下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卡,后姚某多次使用陈某的淘宝及支付宝账户进行网购、转账,截至2024年10月,盗刷金额共计十四万余元。案发后,姚某家属已退赔陈某全部损失,姚某自愿认罪认罚。现以盗窃罪对姚某提起公诉。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检察官提醒
1.贪小便宜吃大亏。即使是用自己的身份证注册的手机号,如果明知绑定的是他人银行卡而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多次秘密盗刷,窃取他人财物也会构成犯罪。切莫因为一时贪小便宜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2.数字时代,“免密支付”为大家带来了便捷的支付体验,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建议谨慎使用免密支付功能,停用手机号码后切记要将手机号与银行卡、各类支付软件、平台解绑,避免个人信息泄露或财产损失。
3.消费者可通过微信、支付宝“一证通查”小程序方式进行查询,之后逐一解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