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封“画风清奇”的表扬信在芜湖公安的朋友圈刷屏。开头一句“敬呈芜湖市公安局诸公台鉴”,直接让负责督察投诉的民警懵圈:“这年头,没点文化连夸人都看不懂。”
通篇文言句式、成语典故,乍看像穿越剧台词,细读却字字真情——村民张先生用一篇古文表扬信,实名点赞开城镇挂职副镇长、芜湖市公安局弋江分局民警张杰。
原来,前些日子,开城镇在推进农村土地二轮延包期间,张先生因土地承包问题与村委会存在矛盾,导致延包问题悬而未决,在该镇挂职锻炼的张杰负责处理此事。他得知情况后迅速受理诉求,耐心倾听并详细记录问题。逐户走访查勘,整理资料后上报镇党委,并与市农业局协商解决方案。在他的努力下,延包问题最终得到了妥善解决。
文化人的夸赞,高级在哪?细品这封古文表扬信,字里行间藏着的是张杰为民服务的深情密码:“藩袖谛听,专注耐心”——翻译成大白话:“张镇长没架子,听得进咱老百姓的唠叨!”真正的沟通,不是流程化的“登记诉求”,而是放下身份、耐心倾听。
“疾疾召集协调,条理清晰”——翻译成现代管理学术语:“高效统筹,跨部门协作!”解决问题靠的不是口号,而是实打实的行动力和逻辑思维。
“绝无‘作者’之念,一意舒民困厄”——翻译成网络热梗:“拒绝躺平,拒绝表演式工作!”基层干部的最高境界,是“解决问题”而非“作秀刷存在感”。
张镇长的底气,源自于哪?若问张杰为何能够妥善化解这起土地纠纷,或许我们也可以从他的履历中找到答案。
派出所岁月,调解家长里短,练就“共情式沟通”。在派出所值班的无数个日夜,张杰面对的是醉酒纠纷、邻里矛盾、家庭琐事。这段岁月让他深谙一个道理:“处理鸡毛蒜皮,比破大案更需要耐心”。而正是这份耐心倾听琐碎的修行,让他在面对村民土地诉求时,能第一时间捕捉到“旧隙未决”背后的深层焦虑。
张杰(左)和群众面对面沟通协调
刑警大队历练,抽丝剥茧,锻造“证据思维”。追凶缉盗的刑警生涯,教会了他“事实胜于雄辩”。在处理这起土地纠纷中,他坚持逐户走访、详录情状,甚至将公安系统的“案件卷宗”模式引入基层治理——将村民土地界限、历史协议等整理成册,上报时逻辑清晰、证据链完整。有网友辣评:“不愧是刑警出身,连调解纠纷都自带办案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