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青春铸法徽 砺剑担使命

2025-04-24  来源:人民法院报

近年来,安徽省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高度重视青年干警的教育培养,创新工作机制,开设“汴水法苑”微课堂,帮助青年干警有效克服“本领恐慌”,为锻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法院队伍夯实人才基础。“法院工作的业务性很强,青年干警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深入细致的思考和知行合一的实践,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各自领域的行家里手。”宿州中院院长左学和表示。

优化成长生态 激发队伍活力

“签完字之后,大家就要按期履行……”2024年12月1日,在宿州中院调解室,该院行政审判庭副庭长程旭刚刚成功调解了一起工伤赔偿案件。当事人尹某与所在企业因赔偿问题协商未果提起劳动仲裁,但企业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向宿州中院提起行政诉讼。在程旭的数轮耐心调解下,双方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

41岁的程旭具有20余年的法院工作经验和12年的行政审判工作经验,迄今审结各类行政案件1762件,审限内结案率达99.06%,先后获得全国法院办案标兵、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模范法官等荣誉称号。

“法院对于青年干警的培养和使用十分重视,给予了我们足够的资源和平台,并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学习、接受磨砺,才能够使我在现在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不断前行。”程旭说。

程旭的感受,不仅代表着他对于个人成长的认识和体会,同时也是在宿州法院这片审判执行工作一线挥洒汗水的青年干警们正在亲身经历的华丽蜕变。

近年来,宿州中院始终把司法能力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突出实战实用实效,以青年干警群体为重点,常态化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业务培训,健全完善审判理论研究课题制度,完善专家辅导、经费补助、成果转化、激励表彰等配套机制,进一步调动广大干警撰写论文、编辑案例、调查研究的积极性。

坚持实绩为先,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示范引领作用。将政法英模等先进典型的培养、挖掘和选树工作向基层一线青年干警不断倾斜,按照“选得准、评得上、树得牢、带得好”的基本原则,结合年度工作考核、重大任务完成情况、比武竞赛拔头筹获奖等,切实把活跃在审判执行工作一线的优秀年轻干警推荐出去,持续提升干警的荣誉感、责任感,同时以点带面,不断提升其他年轻干警争先进位的精神风貌和工作干劲,持续增强干事创业凝聚力和向心力。

2023年以来,全市法院共有34名干警受到省级以上表彰,其中青年干警为23人,占比67.6%。

创新培训机制 挖掘内部潜力

宽敞的会议室里,“汴水法苑”微课堂学习平台再次开讲,正在侃侃而谈的是宿州中院立案一庭法官尤昊。以往,他大多是坐在台下参加培训,而此次他走到台前,主讲他深耕多年的登记立案和诉讼调解,青年干警们聚精会神地听讲。

虽然入额时间不长,但他在登记立案和诉前调解领域拥有丰硕的理论成果,其撰写的《组织管理学视域下先行调解激励机制的现状简示与制度构建》《多余的案件:权利(力)滥用产生的“诉累案件”治理方法研究》《以新型举证、答辩机制缩短“待开庭时长”路径研究》等多篇论文、意见和调研报告多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并在报刊上刊载。

丰富的理论知识加上实践经验,使得尤昊成为宿州法院青年干警学习的榜样,这也是他站在讲台上向年轻干警分享心得体会的重要原因。

2024年,在前期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宿州中院以青年干警为重点群体,着眼于经验少、素质高、学习快、思维活等突出特点,搭建“汴水法苑”微课堂学习平台,邀请17名优秀青年干警上台“开讲”。通过鼓励青年干警走上讲台,围绕各自熟悉的业务领域和主题,对照问题“剖”,带着案例“讲”,结合经验“引”,有效提升了青年干警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帮助克服“本领恐慌”。

“现阶段,法院人才队伍呈现出‘老龄化’的断层现象,青年干警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较高的理论水平,但缺少司法审判实践经验,一些关键岗位,特别是法官序列,青年干警占比较低,如何高效提升青年干警能力素质,推动人才队伍有序衔接,是我们当前宿州法院队伍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我们当前正在全力思考解决的主要问题。”宿州中院政治部主任李曼曼介绍道,“开设‘汴水法苑’微课堂,既能提升参训干警和授课干警双方的综合素养,也是为了缓解法院工训矛盾实际需要,确保培训实现全面全员全覆盖。”

强化实战赋能 淬炼业务素养

“90后”胡贝贝是砀山县人民法院园艺场人民法庭的一名法官。2015年,从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硕士专业毕业的她如愿进入法院,先后在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庭、基层法庭工作,历任书记员、法官助理、法官。

“虽然是科班出身,但理论和实践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胡贝贝直言,如何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司法实践中,是她一直以来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数年来,她始终扎根基层一线,多岗位辗转历练,不断寻找法治理论与审判实践的契合点,忙碌、挑战、充实,成为她这几年工作生活的关键词。

9年的时间,她从初出茅庐的青涩学生,逐渐成长为一名正式的员额法官。

从校园步入法院,从理论走进现实,从少不更事转向独当一面,越来越多的年轻干警正在循着前人的脚步,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挑战与磨砺中,不断由稚嫩走向成熟。

近年来,宿州市两级法院高度重视青年干警的招录配备和培养使用工作。2024年,全市法院遴选优秀青年法官31人,新招录公务员46名,其中法官助理36名,均为全日制法学专业人才,持续补充“新鲜血液”,有效激发队伍活力。推动公务员招录、法官遴选工作与基层一线学习锻炼无缝衔接,积极推进纵横向交流、跟班学习制度机制,有计划地将青年干警安排在信访维稳、审判执行、诉讼服务、基层法庭等关键岗位进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

探索建立“法官助理导师制”培养模式,选派业务骨干担任导师,带领年轻法官助理组成办案单元,在审判实践中进行“一对一”帮助指导,全面提升法官助理法律素养和审判辅助能力,助力法官助理加速成长。

加强年轻干部的发现储备,定期对干部表现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研判,建立并完善优秀年轻干部信息库,重点将政治素质较高、工作实绩较为突出、群众基础较好、具有多岗位工作经历的年轻干部纳入信息库,为精准识人、科学用人奠定基础。2024年,全市法院选拔任用37名科级干部,其中40岁左右干部26名,灵璧县人民法院35岁以下的中层干部占比达33.33%,干部队伍年龄和学历结构进一步改善。

“青年干警是司法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也是当前法院队伍建设的中坚力量,我们将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相结合的方式,努力为青年干警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激励青年干警更好地履职尽责。”左学和表示。

宿州中院行政审判庭副庭长程旭(左一)调解一起土地纠纷案。

砀山法院园艺场法庭法官胡贝贝(右三)在梨园向果农普法。

宿州中院法官尤昊在法院立案窗口接待当事人。

(周瑞平 通讯员 吕飞 张海波)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