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省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2024年在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检查考核中连续第3年获评优秀等次,在全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绩效考核中连续第5年获优秀等次,在全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评估中得分90.60分,位居全国第五。
近年来,全省在知识产权保护上打出一套“组合拳”。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府院联动”“府检联动”,实施知识产权提质增效、高价值专利培训、地理标志保护运用促进等工程,深入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截至2024年底,我省共建成运行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组织283个、纠纷调解组织148个,实现知识产权保护服务网络全覆盖。
全省法院系统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加大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科技领域创新成果保护力度,审理某“微短剧”著作权纠纷案,依法保护视听作品新类型“微短剧”著作权,维护新兴内容行业创新环境。推动长三角地区司法协作,联合发布服务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典型案例,提升区域保护效能。截至2024年底,我省受理知识产权案件16642件,审结15440件,13个案例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全省检察机关聚焦知识产权保护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依法严惩商业秘密犯罪。合肥市检察机关办理了全国首例嵌入式芯片领域和全省首例“种子”商业秘密案,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建商业秘密保护基地并签署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提升商业秘密保护质效。对“亳白芍”“亳菊”等国家地理标志,通过检察建议等方式,督促行政机关加强地理标志保护。2024年,全省检察机关起诉知识产权犯罪523件,办理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案件133件,同比上升2.7倍。
此外,全省公安机关重拳出击,以“昆仑”等专项行动为牵引,依托警企协作数据平台,针对民生安全、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先后在全省组织开展打击院线电影盗录传播、打击假劣农资“护农”等专项行动,对伪劣消防器材、燃气产品以及侵犯院线电影著作权等犯罪进行集中攻坚。建立刑事保护快速响应机制,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服务经济重点举措。2024年,全省侦办了一批知识产权刑事案件,14次获公安部表扬,5起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记者 罗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