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滨江派出所:“共治”解纠纷 “善处”构和谐

2025-04-29  来源:安徽长安网

“谢谢你们,这样的调解我们很满意!”4月24日,在芜湖市公安局镜湖分局滨江派出所警民联调室,一起邻里纠纷被化解后,两名当事人对派出所警民联调机制给予肯定。滨江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和“六尺巷工作法”,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多元化解,以“共治”为路径化解纠纷,以“善处”为目标构筑和谐。2024年以来,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300余起,赢得群众赠送锦旗28面。

从“表面光”到“祛病灶”

“矛盾纠纷处理要紧盯关键环节,坚持‘源头治理’,才能从‘表面光’到真正‘祛病灶’。”滨江派出所所长徐俊杰说。

为及时掌握矛盾纠纷发生的数量、情况,滨江派出所综合室每日梳理、每周汇总警情数据,全量化数据分析,把握矛盾纠纷发生的特点、类型及变化趋势,及时推送所领导进行针对性处置。今年3月初,派出所综合室梳理一周警情发现,辖区某小区两名居民魏某、王某因花坛改造引发矛盾纠纷,多次发生冲突。所领导得到报告后,高度重视,立即带领社区民警上门进行调查处理。原来,这起纠纷源自2022年底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社区将部分花坛进行改造。当时魏某家中无人居住,未看到公告,其家门口的花坛未改造。一年后魏某返家,其向社区申请改造花坛。但邻居王某在花坛里种了果树,反对改造。双方由此引发矛盾纠纷,且有升级迹象。

了解纠纷焦点之后,滨江派出所决定从根源上祛除“病灶”,不留“疤痕”。于是,派出所与街道“平安办”共同制定了“查清事实、一揽子解决”的工作策略,联合社区、市容等部门商议花坛改造、小区道路施工、苗木处置等问题。副所长王凯先后4次邀请魏某、王某和街道社区责任人、政协委员、退休党员、律师、调解员等召开协商会。经过多轮调解,今年3月6日,历时两年的纠纷终于画上圆满句号——花坛改造问题得以解决,纠纷双方握手言和。之后,当事人特意向滨江派出所赠送锦旗表达谢意。

从“拿建议”到“出实效”

“发生矛盾纠纷都有原因。我们不仅要‘拿建议’,更要‘出实效’,只有找到纠纷的源头,因情施策,以理服人,才能达到化解纠纷的效果。”滨江派出所专职调解员程小平说。

筑牢闭环治理“压舱石”,“共治善处”务求全员发力。滨江派出所在发挥党委政府主导和公安主力军作用的基础上,撬动部门联动力量,打破“公安先处理,部门再跟上”的旧思路,推动街道及其职能部门全程参与纠纷调处,实现“前端介入—中端联处—末端回访”的全链条治理。通过建立联席会议、信息共享、联合督办等机制,发动大家“拿建议”,确保矛盾隐患早发现、快处置、防反弹,形成党政统筹、公安主责、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多元共治新格局,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今年2月6日,派出所接到辖区某社区报警:辖区居民尹某持刀威胁社区工作人员。民警立即赶到现场控制尹某,依法收缴其携带的刀具。经查,尹某因患有慢性疾病,自2024年12月以来,其多次到社区要求办理低保。因其不符合办理政策,社区未予办理。尹某不听解释,与工作人员发生争执,并持刀威胁社区工作人员“同归于尽”。

民警对尹某涉嫌持刀威胁他人的违法行为依法处以行政拘留8日。案件处理后,民警联合街道、民政救助部门对尹某及其家人进行回访,讲清政策与道理,对尹某在政策范围内予以救助。切实推动案结事了、事心双解,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解决群众的所需所盼。

从“管不了”到“一起管”

构建多元化解“大框架”,“共治善处”形成合力——滨江派出所再次亮出新招。一些矛盾纠纷起于“鸡毛蒜皮”或者非公安管辖事项,但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置,极易引发违法犯罪案件。因此,派出所专题向街道党工委汇报辖区疑难矛盾纠纷情况,建立“共治善处”协调管理机制。派出所出具函告,与街道责任人会商,一纠纷一策略,一包到底。既处理纠纷,也做好服务,协同推动“摘芽拔根”,实现从“管不了”到“一起管”的工作格局。

今年3月初,辖区某印章社在装修过程中,负责人张某因安装充电桩及店内排放污水与邻居多次发生纠纷。尽管社区多次调解,但双方互不相让,一度成为“管不了”的老大难。滨江派出所接警后,经警民联调,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然而,半月后,因协议履行不畅双方又发生纠纷,导致张某的印章社门户玻璃被邻居损坏,张某再次报警。

滨江派出所民警及时调取公共视频固定证据,随即专题向街道党工委汇报。结合“其治善处”协调管理机制,派出所联合街道社区、司法所、市容部门多次实地查看。针对居民反映的印章社充电隐患问题,由社区引进第三方公司对小区整体安装充电桩,解决这一隐患。而居民提出的刻字产生的污水问题,由街道出具环评报告。一周后,派出所联合社区工作人员、人大代表、律师、政协委员、党员代表等对双方进行调解,最终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张红 王娜)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