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拖欠了这么久的工资还能拿回来,真的是太感谢你们了!”近日,服装厂女工何女士来到枞阳县汤沟镇综治中心“双溪调解室”连连道谢。成立半年多来,这家专职调解工作室以“上善若水”的调解理念和“法理情相融”的调解方式,成为当地群众交口称赞的“和谐密钥”。
汤沟镇又名“双溪镇”,因水得名,因“和合”文化闻名。调解室将“水”的包容特质融入工作实践,创新打造以“一中心”集成、“一站式”办理、“一体化”联动为核心的“111”工作法,整合法院、公安、司法等多方力量,实现矛盾纠纷“一窗受理、一网分流、一站跟踪、一门办结”,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今年年初,民胜村一对兄弟因一堵围墙反目:弟弟在房屋南面空地建起围墙,哥哥认为围墙挡住其下田去路,弟弟则坚称哥哥日常下田并不经过此处。在双方僵持不下时,“双溪调解室”借助“111”工作法多次上门,法、理、情相结合进行疏导,最终让兄弟俩拆除“心墙”,重归于好。
调解室的独特优势不仅在于机制创新,更源于一群特殊的“银发守护者”。由老民警、老党员、老乡贤、老教师组成的队伍,凭借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屡屡化干戈为玉帛。
王胜贵作为“双溪调解室”的“金牌调解员”,虽已退休,仍坚守在调解一线。不久前,肇丰村兄弟因建房开窗问题争执不下。王胜贵与退休民警吴普宏多次往返调解,既讲相关法律规定,又以“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俗理相劝,最终促成当事人和解。
“调解就像绣花,要一针一线走心。”王胜贵道出工作心得。针对农村矛盾琐碎化、情绪化的特点,调解室总结提炼出“三心工作法+三级调处模式”:以耐心倾听消解怨气、以公心研判定分止争、以暖心回访巩固成果;简单纠纷网格员即时处理,复杂矛盾调解室专项攻坚,涉法问题引入法官律师联调,精准为群众解“疙瘩”、化“心结”。
为延伸服务触角,“双溪调解室”还建立动态排查机制,定期走访收集民意,倾听困难诉求;搭建“线上调解平台”,通过微信视频实现异地“云端调解”,并通过警民议事群推送普法案例,引导群众依法维权。
据统计,自2024年9月成立以来,该调解室累计化解矛盾纠纷30余件,化解率达100%,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成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鲜活样本。(方盼亮 周素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