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政法以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

2025-05-21  来源:安徽法治报

法治,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保障。近年来,芜湖市政法机关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营商环境战略决策部署,以护航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为牵引,创新构建“党委统筹、市县联动、机制保障”三位一体工作体系,以法治之力激活市场活力;全面提升司法保障水平,创新服务方式,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强担当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高站位谋划 推动高质量发展

芜湖市政法机关高站位谋划法治护航“路线图”,构建全域协同的治理共同体。坚持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高效能落实,持续优化涉企案件办理机制,创新“法治体检”“司法助企”等特色服务,以精准司法供给护航企业行稳致远。

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纳入“十四五”规划,构建“1+3+N”制度框架。其中,“1”为总体引领,“3”从执法监管、司法保障、法律服务等方面细化117项举措,“N”涵盖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柔性执法清单等30余项专项制度,清单化推进实施“新入经营主体合规告知、推行善意文明执行、常态化开展信用修复”等10项任务举措。明确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另一方面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市县两级政法单位主要负责人挂帅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领导组,形成“一把手”主抓、责任到人的推进体系。

重拳除积弊 筑牢社会安全网

安全稳定是营商环境的基石,芜湖市政法机关为此持续发力,确保社会大局稳定。设立经济犯罪案件接报案中心,落实涉企“有案必受”机制,出台《涉企案件限时办结指导意见》,对涉企经济犯罪线索的报案、控告、举报、自动投案后立即进行审查,一般案件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普通涉企案件立案后6个月内侦查终结,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原则上立案后12个月内侦查终结,严禁有案不查、有证不取、无故拖延办案,共撤销涉企挂案18起,清理率达100%。

对涉企110接报警情实行“一警多派”三级联动、全程盯办,精准打击欺行霸市、强迫交易、合同诈骗、虚假诉讼、恶意“维权”等涉企违法犯罪,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2344.3万元。开展“促进市场公平竞争行动、维护市场主体权益行动”。成立芜湖自贸区人民法庭、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此外,芜湖市政法机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一企(工程)一警”联络制度,民警定期深入企业,了解并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对周边行业场所的清理整治也持续进行,旨在为企业提供一个安全、和谐的生产经营环境。

服务再跃升 跑出便民“加速度”

芜湖市政法机关始终坚守为民服务的初心,通过优化涉企服务,不断提升工作效率。检察系统建立“绿色服务通道”,对涉企事项优先办理。设置企业服务岗,开辟“绿色通道”,提供涉企“一站式”检察服务,对所有涉企案件统一登记、快速流转、高效办理、重点关注。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两级院控申部门通过信、访、网、电等不同渠道,线上、线下“双规”接受反映的涉企控告申诉案件线索,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不断提高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建立对接联络渠道,检察长带头走访企业。在全省率先探索“经济园区管委会法治副主任”制度,举行两级院检察官集中受聘仪式。在经开区、高新区、自贸区芜湖片区、市工商联、奇瑞集团公司等设立21个检察工作站,进一步延伸检察监督、服务企业触角。严格按照“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要求,深入落实企业家约见检察长制度,组建“亲清检企”法治宣讲团。

安商化纠纷 依法纾困护企稳

近年来,芜湖市法院扎实开展“源头治理深化”行动,努力把“抓前端、治未病”要求落到实处,以调解平台为支撑,以人民法庭为“前哨堡垒”,积极推进“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创新推出“法院+商会”解纷模式,落实商事纠纷“优办”制度,畅通涉企诉服绿色通道,让企业畅享司法便利。

芜湖中院成立的速裁团队,速裁均案审理周期为21天;用心用情办好暖民心的“小案”和顺民意的实事。同时,不断加强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升级应用“移动微法院”等诉讼服务办理平台,实现诉讼服务“零距离”“指尖办”。致力于解决企业面临的个性法律问题和行业共性法律难题;以“新”“质”司法服务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

“我们不是恶意拖欠加工款的,公司与另外一家公司业务被强行终止,造成了巨大损失,真是没办法。”2022年,芜湖某航空公司因迟迟未支付加工款被芜湖某机械公司诉至该市湾沚区法院。

一边是被告的实际困难需解决,一边是原告的正当权益要保障。承办法官以“放水养鱼”代替“竭泽而渔”,对被告的机械设备采取活封方式,既允许被告公司继续生产经营,又保障原告的合法权益。同时积极组织双方反复沟通、多方协调,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案结事了。(黄莺)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