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漫步在肥东的大街小巷,头顶是澄碧的蓝天,远望是葱茏的绿树,脚下是整洁宽阔的路面……这样清新宜人的景象,在“包公故里”肥东已是常态。
自2021年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以来,肥东县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着力补短板、固优势、优机制,高水平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实现城市“颜值”和“内涵”的全面提升。
文明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是前提和保障。该县编制《肥东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店埠镇、撮镇镇、肥东经开区、合肥循环园“两镇两区”为重点,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统筹“留改拆建”,着力构建“一心一区,一带两片”国土空间布局。坚持老城做“减法”,推动22平方公里的老城区产业人口逐步疏解;坚持新城做“加法”、高标准打造24.3平方公里的和睦湖“城市会客厅”;坚持重点片区做“乘法”、高标准建设6.67平方公里东部新中心肥东片区。
规划有力,还需落实落细。该县聚焦根深蒂固的老问题、发展涌现的新问题、民生关注的难问题,靶向攻坚、“建”“治”并举、精雕细琢,努力让创城的“任务清单”成为群众的“幸福账单”。城市建设方面,肥东以实施“1551”城市“建设篇”为抓手,统筹推进11大类、400余项城市更新项目建设,在交通体系构建、老旧小区改造、文明菜市打造、停车位增设、公园绿地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城市治理方面,深入推进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市容环境专项整治等五大行动,先后出台《肥东县文明交通整治工作方案》《肥东县城区域杆线整治工作方案》等一系列专项整治方案,创新推出平价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摊亮码”食品流动摊点数字化监管平台等便民举措,推动“蜘蛛网”“乱摆摊”“僵尸车”等不文明现象得到有效规范。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肥东县坚持内外兼修,深入开展文明实践、文化服务、好人选树等活动,涵养城市精神气质,提升群众文明素养,让崇德、守礼、向善的价值观在社会蔚然成风。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千余支,精心设计志愿服务项目百余项,构建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积极开展各类宣讲活动3.2万余场次,受益群众超80万人次;大力建设公共文化场所,实现基层文化空间全覆盖,打响“全民文化月”“520爱情隧道诗会”“中华经典诵读”等活动品牌,创新开展“包公家宴”“拒办升学宴、倡导升学礼”等特色活动;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活动,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名、中国好人15名,安徽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7名、安徽好人29名,合肥好人105名,持续构建美德“强磁场”。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在文明力量的滋养和赋能中,肥东正凝心聚力,攀高逐新,在“全国百强县”榜单中稳步进位,奋力朝着“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总产值、商贸服务业”三个千亿迈进,奏响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最强音。
(本报记者 许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