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杜集法院:发挥审判职能 服务实体经济

2025-07-03  来源:安徽法治报

近日,记者从淮北市杜集区人民法院经济开发区法庭获悉,2024年度,该庭共审结金融商事案件1135件,结案率达96.93%,一审服判息诉率达99.24%。

据悉,杜集区法院经济开发区法庭自集中管辖全市一审金融案件以来,发挥审判职能,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创新推行“类案+要素”审判模式,实现类案快审快结。2024年采用要素式审判方式审结案件902件,平均庭审时间15分钟,裁判文书篇幅平均精简50%。

“去年,我们共受理金融商事纠纷诉前调解案件102件,调解成功73件,调解成功率达71.57%。这得益于我们构建的‘金融+法庭’多元调解机制。”经济开发区法庭庭长霍园园介绍,法庭设立“淮北市金融纠纷多元调解中心”,从全市银行中选聘32名专家调解员入驻法庭,开展银行纠纷自主催收、自主调解。对银行自主调解不成功的案件,依当事人申请,由专职调解员进行“二轮调解”,加大对金融商事案件的调解力度。

涉企执行关系着经济发展,也关系着百姓冷暖。经济开发区法庭采取执行和解、“活封”、“活扣”等措施,“放水养鱼”助力企业发展。采取“活封”“活扣”措施9次;推动拍卖成交闲置土地5宗,面积12.62万平方米;拍卖成交厂房16幢,面积6.28万平方米;处置到位金额共计2937万元,让“纸上权益”兑现为“真金白银”。此外,经济开发区法庭联合区经信局、区开发区管委会共同制定《关于建立“执行财产推介”机制实施意见》,引导各类资本参与涉执资产变现,实现“腾笼换鸟”,顺利处置“僵尸企业”土地、厂房,变现金额3585.68万元。

同时,经济开发区法庭积极延伸审判职能,建立健全化解金融风险联动机制。深化“法-银-企”平台建设,充分发挥金融审判在金融机构、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以案入企,为企业开展“法治体检”,量身定制“个性化”司法服务。不断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深入交流,听取对金融审判工作的意见、建议,开展诉讼业务培训工作,进一步助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2024年共开展座谈交流会13次,全市专家调解员业务培训会1次,诉讼业务培训会2次。

(记者 吴文珍 通讯员 龚梦闫)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