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徽州区司法局呈坎司法所创立“无忧茶室”,探索“以茶为媒化干戈为玉帛”的乡村善治路径——

有啥气不顺 来喝“三道茶”

2025-07-08  来源:安徽日报

“这筐西瓜是刚从我家地里摘来的,给大家分享一下。”“西瓜你们留着吃。别忘了我们‘无忧茶室’只提供茶水哟。”“都怪我一时糊涂,现在我们两家又和好如初了。”“你们之间冰释前嫌比什么都重要。”……

7月2日下午,记者走到黄山市徽州区司法局呈坎司法所门口时,听到一阵乡音。两位村民给司法所工作人员送来一筐西瓜被婉言拒绝,相互推拉之间,双方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这两位村民分别是老叶和老陈,都是呈坎镇汪村村人,此刻,因用来表达谢意的一筐西瓜被拒,他们与司法所工作人员及汪村村妇联主席、调解员谢国英等正在进行一场充满乡土人情的“拉锯战”。

半个月前,原本关系和睦的叶、陈两家因两个南瓜闹得不可开交。一方说“只是顺手摘两个尝尝鲜”,另一方怒斥“偷南瓜占便宜”,为此,邻里争吵愈演愈烈。

得知此事,谢国英将老叶和老陈请进司法所的“无忧茶室”。

当谢国英把两杯茶递到二人手里,老叶捧着茶杯嘟囔:“摘两个小南瓜尝尝,值得翻脸吗?”老陈反驳:“你招呼都不打一声,就摘了?”眼看又要吵起来,谢国英笑着添茶:“老叶,老陈家的南瓜你也尝鲜了,我看你家种的西瓜也成熟了,你拿几个给老陈尝尝,有来有往嘛!”

“看在邻里情分上,消消气,我们来调解,会公平处理。”谢国英劝了老陈后,转而又劝老叶,“不打招呼就摘南瓜的行为是不对的,你主动认个错,别因为这点小事毁了邻里关系。”

谢国英耐心劝说的同时,反复给矛盾双方添加茶水,两人情绪渐渐稳定下来。最终,老叶向老陈道歉,老陈笑着接受了,双方举杯言和之时,“无忧茶室”响起了掌声,“南瓜纠纷”按下了“停止键”。

“我们的‘无忧茶室’设计‘暗藏玄机’呢。”送别两位村民,谢国英告诉记者,品茶区采用开放式方形布局,寓意“公平公正”,配备桌椅、茶具等;墙面上写着“心平气和慢慢讲 遇事调解好商量”;桌上放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等法律法规文本。“这样的空间布局,体现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的交融与共生。”谢国英说。

“在茶乡喝茶调解很有新意。”看着这独具特色的“无忧茶室”,记者感叹。“是的,另一个‘玄机’被你发现了。”谢国英打趣地回应,“调解时不仅要喝茶,还要喝三杯。”

谢国英告诉记者,“无忧茶室”独创了“三道茶”调解法:初来奉“静心茶”平复情绪;调解时斟“明理茶”讲理说法;和解后敬“同心茶”执壶分盏。“‘三道茶’就是我们徽州茶道里的特色嘛!”谢国英说。

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传承徽州文化的“善治”基因,解决邻里乡亲的矛盾,近年来,徽州区司法局以“一乡一品”工程为抓手,在呈坎镇创新打造“徽州解忧”调解品牌矩阵核心项目——“无忧茶室”。

呈坎司法所所长华庆告诉记者,从调解内容来看,大多数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会让村民之间形成“疙瘩”,影响和气。为了让“无忧茶室”能真正为民解忧,化解矛盾,司法所发动镇里的法律顾问、乡贤、“两代表一委员”组成“解忧智囊团”,将徽州“和合文化”与现代法治融合。

“最好的调解是让矛盾双方重新看见彼此的好。”华庆说,如今,当地村民每当遇到矛盾纠纷心气不顺时,都会去“无忧茶室”寻求解决办法。去年以来,茶室共化解纠纷137件,调解成功率达98.6%。

一壶清茶,几缕茗香,千年古镇呈坎正在探索一条“以茶为媒化干戈为玉帛”的乡村善治新路径。

(本报记者 李丹青 潘成)

责任编辑:王子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