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工作模式:五河县为根治欠薪顽疾注入法治动能

2025-07-09  来源:安徽法治报

在皖北水乡五河,蜿蜒的淮河不仅滋养着土地,更见证着司法为民的初心跃动。面对农民工欠薪这一民生痛点,五河县人民检察院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创新构建“检察+”多元协同工作模式,织密劳动者权益保障网,让“检察蓝”成为守护“辛苦钱”的温暖底色。

“检察+N”:打造全链条治理“高速路”

五河县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打破部门壁垒,构建起“检察+行政”“检察+法援”“检察+基层调解组织+法院”等多维联动机制,形成“预防—化解—根治”的全链条治理体系。

“检察+行政”筑牢“前哨站”:与人社、工会等部门建立“护薪协作”机制,实现线索移送、共同研判、办案协作无缝衔接。针对办案发现的行业监管漏洞,及时发出检察建议。2023年,该院推动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账户和专用账户实现全覆盖,从源头扎紧“钱袋子”。

“检察+法援”架起“暖心桥”:与县法援中心联动,实现“申请—审查—援助”一站式服务。劳动者申请支持起诉当日,符合条件的案件即移送法援,律师同步介入提供全流程服务。在陈某等47人追索劳动报酬案中,法援律师当天介入,6天内即向法院提交支持起诉意见书,为36名困境女工雪中送炭。

“检察+调解+法院”跑出“加速度”:联合人民调解员、法院构建“支持起诉+人民调解+司法确认”一站式解纷平台。姜某某等71名工人被欠薪案中,经多部门近4小时“背对背”调解促成协议,法院当天司法确认,高效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三优先”机制:为讨薪按下“快进键”

针对农民工讨薪案件,五河县检察院设立专班,创新推行“三优先”原则——优先受理申请、优先调查取证、优先联动调解。这一机制将案件平均办理周期压缩至10天,较传统流程提速60%。

2023年隆冬,70名农民工被拖欠110余万元工资。检察院开启“绿色通道”,联合人社部门迅速调查取证、释法说理,仅用15天便完成支持起诉。“群众的事没有小事,尤其是农民工的血汗钱,我们必须争分夺秒。”这已成为五河检察“护薪先锋队”的行动铁律。2024年以来,该机制已成功为120余名劳动者追回权益。

五河检察人深知,治本之策在于源头预防。干警们主动走出机关,深入工地、企业、农贸市场,用方言以案释法:“老乡,打工一定要签合同,遇到欠薪拨打12309!”2020年以来,开展“法治进乡村”“法治进工地”等活动25场,发放资料5000余份,覆盖群众超3000人次,推动“遇事找法”成为社会共识。

成效卓著:“检察蓝”书写司法为民新篇章

五河“检察+”模式结出累累硕果:涉农民工劳资纠纷调解成功率高达91.8%;2024年以来,办理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10件11人,为163名农民工追讨欠薪174万余元;民事支持起诉163人,追索劳动报酬195万余元;2025年第一季度支持起诉案件同比下降28.6%,县域欠薪态势得到有效遏制。

一面面锦旗无声诉说着民心所向。2024年寒冬,70名农民工代表送来绣有“捍卫法律尊严 维护百姓权益”的锦旗,感谢检察官在零下10℃的寒冷天气中为他们奔波讨薪。从为家暴妇女心理疏导,到帮残疾儿童追索抚养费,五河检察正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

“根治欠薪不是终点,而是司法为民的新起点。”五河县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淮河之畔,这抹“检察蓝”正以“检察+”的无限可能,持续深化多元共治,将法治的芬芳播撒到每一位奋斗者的幸福路上,为守护民生安宁、促进共同富裕注入坚实司法力量。

(通讯员 王博)

责任编辑:王子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