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同志,10万斤小麦露天堆着,再拖下去就要全烂了!”7月9日上午,安徽省某农场有限公司负责人火急火燎地赶到明光市综治中心,向在此驻点的明光市人民法院调解员求助。
这场纠纷源于安徽省某农场有限公司与农场职工王某等3人之间的土地承包合同争议。多年来,双方以“两田制”方式合作,约定王某等3人以收获实物上交方式缴纳承包费,原粮由农场统一购销。2025年小麦收割后,因对农场新推行的土地经营方式改革存有异议,王某等人拒绝交售小麦,将10万斤小麦堆放在晒场,双方多次协商未果。
时值盛夏高温多雨季节,露天堆放的小麦仅用简易帆布遮盖,随时可能因雨水或高温发生霉变,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调解员立即将这一情况向明光市法院汇报,该院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在明光市委政法委的统筹下,当天即完成立案审查并作出保全裁定,执行局连夜制定方案,公证处调配精干力量协同配合。
7月10日中午,由法院执行干警、派出所民警、镇村干部、公证人员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奔赴现场。明光市法院执行局局长龙明浩现场发现被保全人情绪激动,立即开展释法说理,强调保全小麦仅是暂时保管。随着装车、过磅、抽样监测水分芽率等环节的规范推进,特别是看到公证处全程监督、法院对每个环节严格把控,王某等人态度逐渐转变,最终主动拿起农具协助入库工作。
当天下午5时许,在烈日炙烤的晒场上,10万斤小麦全部安全转移至农场专业粮库,执行人员同步完成查封清单签署。“从求助到解决问题只用了24小时,这样的效率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法治的力量!”农场负责人感慨道。
这场高效协同的保全行动,生动展现了明光市法院司法为民的责任担当和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通过快速响应、规范执行,不仅及时避免了重大经济损失,更以司法温度化解了矛盾纠纷,既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又保障了农业生产秩序,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记者 吴文珍 通讯员 万德央 阚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