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航天局、安徽省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方在安徽省合肥市共建的深空探测实验室。 视觉中国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今年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正式提出5周年,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法学会工作,欣逢难得机遇,理应奋发作为。安徽省法学会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法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重要致信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政治方向,繁荣法学研究,服务法治实践,赋能经济发展,培养法治人才,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奋力开创新时代新征程安徽省法学会事业新局面。
一、坚持政治建会,牢牢把握党的领导这个根本保证
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我国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治最大的区别。全省法学会紧紧扭住党的领导这个根本保证,自觉贯彻党的意志主张,做到分析研究问题把握政治因素、谋划推进工作考虑政治影响、开展法治实践落实政治要求,把党的领导贯穿法学会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突出政治引领。团结引领法学法律工作者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法学研究和法治实践中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确保思想上同心、政治上同向、行动上同频。
坚定法治自信。从深刻领悟“四个自信”深刻内涵、深入感悟法治建设伟大成就中,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唯一正确性,让法学研究扎根本土实践,以鲜活实情滋养理论研究,在党的领导下精准服务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锤炼斗争品格。既合理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更坚决捍卫法学领域意识形态安全,尤其是在中美战略博弈大背景下,始终加强对各类年会论坛、报告刊物、教学培训及主办网站、新媒体平台等的管理,密切关注法学领域舆情态势,坚决反对和抵制西方“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等错误观点,坚决批驳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确保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
二、坚持思想立会,牢牢把握思想引领这条主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上取得的最重要成就,就是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全省法学会一体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致信精神,引领法学法律工作者切实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让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江淮大地不断彰显磅礴力量、结出丰硕成果、绽放真理光芒。
在真学真信上下功夫。真学才能真懂,真懂才能真信。坚持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特质、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准确把握蕴含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时时刻刻、事事处处用“十一个坚持”对照、审视工作,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在研究阐释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阐释要以深入研究为基础,研究深入,阐释才能透彻。建好用好省“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课题组工作平台,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重点加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理论体系、原创性贡献和实践成效的研究,将其作为各类论坛、学术年会、研究会的首要选题和重要论题,办好“长三角法学论坛”“中部崛起法治论坛”等高端研讨活动,努力推出更多有分量、有深度的研究成果。
在宣传宣讲上下功夫。结合“双百”普法活动,深入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全方位占领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阵地,探索打造“微课堂”“云宣讲”等线上平台,增强宣传宣讲吸引力和感染力,营造全社会浓厚氛围,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形成生动实践。
三、坚持学术强会,牢牢把握“两个结合”这个最大法宝
“两个结合”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全省法学会深刻理解和把握“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立足安徽实际,找准理论研究和服务法治实践的结合点、着力点,精准对接发展所需、民心所向、基层所盼,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让广大人民群众可感可及。
服务科学决策。科学决策是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发挥法学会资源优势,组织法学法律工作者积极参与地方立法调研、咨询、论证和法规规章起草、修改等工作,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学术研讨、咨询论证和法治评估等活动,完善研究成果征集、评审、转化机制,拓展成果报送和应用渠道,促进成果多元转化,努力为党委和政府提供高水平、有价值的决策咨询建议。
服务中心大局。锚定打造“三地一区”战略定位,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高水平科技创新、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法治领域改革,精准选定年度调研课题,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对策性研究,从法治角度提出解决问题、化解风险的新思路新办法,形成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
服务基层民生。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以参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契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打造功能优化、运行高效、特色鲜明的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体系,用好法学专家这支重要力量,把群众的“小事”当“家事”、“难事”当“心事”,高质量开展法律咨询、矛盾纠纷化解、普法宣传、法律援助等活动,更好服务平安安徽、法治安徽建设。
四、坚持人才兴会,牢牢把握人才培养这个重要职责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实施在于人。全省法学会充分发挥思想库、人才库、智囊团作用,立足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团结人才、服务人才职责使命,紧扣多层次多领域法治人才需求,坚持招引、培育、服务“三维联动”,努力造就更多在全国法学法律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的高素质人才。
深挖课堂潜力。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从“为谁教、谁来教、教什么、怎样教”等方面系统谋划,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推进法学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建设,健全实务部门和法学院校双向交流机制,联合省律协等办好“安徽省大学生未来律师辩论赛”“安徽省大学生模拟法庭比赛”,全面提升法学教育实务能力和职业素养。
激发交流活力。充分发挥合肥法务区辐射作用和聚合效应,着力打造一批高端国际仲裁机构、涉外法律服务机构,招引、培育一批优秀涉外法治人才。鼓励省内高校加大联合培养和横向合作力度,深化对外学术交流,大力培养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涉外法律事务的涉外法治人才。
增添培养动力。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把培育、招引、服务法学人才纳入法学会工作评价体系,选优配强各级法学会领导班子,协助制定法学人才发展规划,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聚焦依照“三定”规定履职、依照法制办事、依照岗位责任落实,统筹抓好干部选育管用工作,在法学领域形成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五、坚持从严治会,牢牢把握守正创新这个重大原则
法学会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群众团体、学术团体,是政法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省法学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积极推进组织体制、工作机制、运行方式创新,努力把法学会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
抓好组织建设。从省法学会机关抓起,完善党建工作领导体制,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工作支持,在党委领导和党委政法委的管理下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法学会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完善党组议事规则,定期召开党组会议,加强对重大活动、重要事项的审核把关,指导推进市县级法学会开展换届、改选工作,推动各级法学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抓好制度建设。积极推进法学会工作机制、运行方式改革创新,探索建立符合群团组织特点和规律的科学运行机制,提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稳步推进所属研究会实体化建设,加强对所属研究会的管理、监督和指导,探索建立“能进能出”的会员动态管理机制,激发创造性、主动性,全面提高履职能力。
抓好作风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推动学习教育与法学会机关党建、日常工作贯通起来,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以坚韧执着的政治定力推动“铁规矩、硬杠杠”落地生根,努力实现弊绝风清、海晏河清。
下一步,安徽省法学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奋力推进全省法学会事业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贡献更大法学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