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永利,黄山市徽州区杨村乡人,现为黄山市徽州区浮溪人家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先后获得“中国好人”“全国自强模范”“安徽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2022年,徽州区法院联合徽州区检察院、洽舍派出所和司法局,在曹永利企业挂牌成立“中国好人曹永利调解室”。今年以来,徽州区法院深化与“中国好人曹永利调解室”合作,设立杨村乡“作退一步想”法官工作室,发挥中国好人曹永利熟人熟事熟地的优势,结合人民法庭专业优势,重点化解涵盖辖区杨村乡、洽舍乡矛盾纠纷。
近日,徽州区人民法院潜口法庭在曹永利的助力下,成功调处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不仅让原告的货款有了着落,还重拾了生意伙伴之间的信任和情谊。
从合作到僵局
原告江某与被告蒋某分别居住在两个产茶乡镇,因收购茶叶相识并有多年代收茶叶的合作关系。
2024年4月至6月间,正值黄山毛峰和太平猴魁产销旺季,蒋某跟往年一样,委托江某代收茶叶。期间,蒋某仅支付部分茶款,累计拖欠1.2万元。多次催讨中,蒋某从一开始的推脱到最终失去联系,江某无奈诉至法院。
茶叶采收季本是收获时节,江某却因代收茶叶款陷入困境。作为茶叶收购的中间纽带,她在两个月间为蒋某垫付资金、奔走收茶,最终却只收到少部分货款。
潜口法庭受理案件后,面对张龙法官的询问,江某带着账本细数茶款明细,言语间满是无奈:“虽然欠的钱不多,但都是我的辛苦钱。”而蒋某则以自己没有支付能力为由,对江某避而不见。案件一时陷入僵局,当事人双方昔日的合作伙伴关系也渐生裂痕。
“双引擎”解纷
张龙敏锐意识到,此案不仅仅关系到原告茶叶款能否要回,还牵涉到双方多年的合作关系,若直接判决,不仅可能激化矛盾,更难实现“案结事了”。
为更好化解矛盾纠纷,张龙决定发挥“作退一步想”法官工作室作用,并依托与“中国好人曹永利调解室”的共建共享机制,启动“乡土智慧+司法专业”双引擎调解模式。
曹永利凭借对乡邻民情的熟悉,迅速找到避而不见的蒋某。张龙则梳理卷宗证据,并走访茶农核实收茶记录。调查发现,原来蒋某因自己销售的茶叶款也没有全部回款,碍于情面不愿直面江某,并非恶意拖欠。这为调解的推进奠定了基础。
图片
在调解室里,曹永利为大家准备了清茶,运用其自身从事茶叶生意经验,劝导双方协商解决纠纷,“茶来茶往,是生意也是情谊,这次事情处理好了,后面还要常来常往”。
张龙则聚焦茶叶交易事实,梳理代收凭证等证据,明确法律责任:“拖欠货款可能面临强制执行,征信受损更影响长远生意。”从茶香聊到生计,从法条说到乡谊,两小时的调解中,紧绷的气氛逐渐软化。
最终,在张龙与曹永利的通力协作下,蒋某与江某达成和解,江某同意蒋某以每月分期支付的方式还清欠款。这起因茶香结缘却因欠款生隙的纠纷得以妥善化解。
“当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帮助别人理所应当。”曹永利说道,“只要群众需要,我会随时为大家答疑解惑、提供帮助,为家乡的平安和谐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