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最高人民检察院部署一体抓实“三个管理”、深刻领悟“两个回归”要求以来,黄山市检察机关积极响应,依托同级听庭、随机听庭、观摩听庭“三个听庭”运行机制,构建起检察精兵“听庭评议”办案能力提升培养体系。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听庭评议活动14场次,检察干警参与听庭170人次,收集整改意见建议27条,有效实现案件办理质量与队伍专业能力双提升。
同级听庭,激活基层检察新动力
“院内检察官相互旁听庭审并互评,为内部业务交流搭建了优质平台。”“通过听庭发现问题、集中评议、及时整改,实现了部门全员能力提升。”在屯溪区检察院组织的一起诈骗案件同级听庭活动后,参与听庭的干警感慨道。
针对市级院下沉基层指导存在时空局限,且基层青年干警业务能力有待提升的双重难题,黄山市检察机关大力推行同级听庭工作,将跟庭学习的沉浸式体验与一案一评的靶向式指导相结合,配套实施听庭记录、评议反馈、整改台账、效果评估的闭环管理流程。这种“造血式”培养模式有效突破了市级院指导的时空限制,构建起基层自主成长生态,实现业务能力提升的“内生驱动”。目前,全市已开展同级听庭9场次,覆盖培养青年干警130人次。
随机听庭,丰富业务指导新形式
“不打招呼,直接前往法庭,现场观察办案检察官的公诉临场表现。”市检察院第二检察部负责人介绍道,“这种临场表现最为真实,对指导区县院检察官提升庭审能力至关重要。”
“听庭人员化身‘质检员’,提出的意见建议,让我看到了细节处理中的不足,获益良多。”休宁县检察院检察官何文明被随机听庭后说道。
今年来,黄山市检察院明确提出,实现对区县检察院“随机听庭”全覆盖。该工作由市检察院在全市范围内重点选取涉民生热点、新型疑难及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案件,随机开展听庭工作,重点围绕查程序规范看司法作风,查举证质证看专业素养,查庭审应对看实战能力,实地检验公诉人的职业素养和出庭指控能力。同时,依托随机听庭的不确定性实现有效倒逼检察官自觉主动查摆自身不足,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将压力传导转化为能力提升的内生动力,在实战实训中不断锤炼办案本领。
观摩听庭,打造精品示范新窗口
“证据摘录详略得当,分析全面……”
“法律辩论阶段对律师提出的辩护意见一一予以精准回应……”
“讯问过程稍显简单……”
在歙县检察院办理的受贿案庭审现场,由7名评议专家与13名青年干警集训营学员组成的“观察团”全程记录庭审情况。庭审结束后,复盘评议随即展开,案件承办人全面自评得失,观摩人员分享学习心得,评议专家直指问题短板并提出改进建议。这既是一场实战检验,更是一堂生动的“传帮带”精品示范课。
在推进观摩听庭工作中,黄山市检察院组建专门评委库,每次庭审随机抽取7名评委参加。同时,邀请市县两级优秀青年干警到场观摩学习,并适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等参加庭审,听取社会各界对检察机关出庭公诉工作的评价和意见建议。此外,建立观摩听庭案件评查机制,全链条实现观摩听庭的示范提升效能。这种“实战、复盘、提升”的闭环培养模式,正推动形成检察官业务能力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
听庭评议不是终点,而是高办案质效的新起点。黄山市检察机关将以听庭评议为支点,持续深化“三个听庭”机制,真正实现“在办案中练兵,在评议中精进”,撬动履职能力整体跃升。(汪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