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用心书写为民“检察答卷”

2025-09-04  来源:安徽法治报

黄山市检察机关秉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的理念,聚焦民生痛点,以“较真劲儿”“绣花功夫”“柔性智慧”,在一件件民生小事中践行司法为民的初心,书写温暖人心的“检察答卷”。

履职护民利 挽损暖民心

“感谢检察官!这笔钱能追回来,我真的没想到!”在屯溪区人民检察院检务大厅,邹女士紧紧握住张文检察官的手,眼眶泛红。

时间拉回数月前,邹女士因警惕性不足,在“客服”指引下一小时内被骗走11万余元,其中5万元转入高某某银行账户。高某某将这5万元取出并交给他人。“网络诈骗追回难,我当时都绝望了。”邹女士的话里满是无奈。

可在张文检察官眼中,“只要案件有一线希望,就不能辜负群众的信任”。她仔细审查证据,多次与犯罪嫌疑人高某某沟通。得知高某某是刚毕业的学生,法治观念淡薄,张文便耐心释法。

在一次次的法理与情理感召下,高某某终于醒悟,将转入其银行卡里的5万元全部赔偿给邹女士,也得到了谅解。“没想到检察官这么较真,把我的事当大事办。”邹女士的感谢,道出了司法为民的“暖心”底色。

守护故乡水 护河换新颜

“20年了,河道终于敞亮了!”望着眼前宽敞通畅的河道,歙县皋径村村民们的脸上满是欣慰。而这一切的改变,始于一场洪灾后的救援。

梅雨季节的黄山,暴雨如注。歙县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在支援乡镇抢险救灾时,敏锐地注意到抢险现场的河道暗藏“危机”:河道被违建房屋、桥梁“侵占”,有的房屋占去河道一半空间,更有甚者,两侧房屋直接将河道堵得严严实实。“水泄不通的河道,下次洪水来临时肯定还会受灾啊!”歙县检察院立即组建公益诉讼办案团队,对河道情况进行了全面摸排。

在走访摸排过程中,为全面、精准掌握全县河道违建情况,办案团队运用卫星遥感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以不同时间的图片对比,以河岸护堤为参照,成功筛查出115处占用河道严重的违建线索。这些线索成为检察建议和调研报告的重要依据,引起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成立4个工作小组,对相关线索进行全面实地核查,明确了需要评估拆除的对象。此外,办案团队主动对接歙县政协,把检察建议和政协提案“拧成一股绳”,共同为河道整治呼吁发声!在多方合力下,94处河道违建被拆除,河磅修复、清淤工作同步推进。

从办公室走向河道现场,用亲历性调查、大数据排查还原真相,办案团队有一个坚定共识:“群众的安危,容不得半点马虎。”也正因为这份“精心”,成功让被“封印”20余年的河道重获新生。

调解化纠纷 柔性促和谐

“我一定尽快筹款,支付拖欠的工资!”在黟县人民检察院,犯罪嫌疑人吴某某向检察官黄永玲保证。这起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最终在“作退一步想”的调解下迎来转机。

“作退一步想”,源于清代胡文照削墙三分的典故,也是黟县检察院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法宝”。该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古徽州优秀传统文化“作退一步想”中的“和合”因子、“和为贵”理念为检察办案提供情理和哲理上的借鉴,凝练“摸准心理、分析事理、巧用哲理、讲清法理”四理工作要求,让检察官更好地以古言古训讲好法言法语,真正解“法结”、化“心结”。

“多一分耐心,退一步思考,很多矛盾就能迎刃而解。”黄永玲深知,在办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支持起诉案件中,最重要的就是从实质上解决工资支付问题。她向双方讲明利害,劝说劳动者放宽期限,也引导吴某某承诺还款。最终,促成矛盾双方达成分期支付工资的和解协议,既维护了劳动者权益,也给了吴某某改过自新的机会。经了解,后期吴某某也按期支付了拖欠的薪资。

从检务大厅的连声感谢,到新安江畔的河道整治,再到调解室里的握手言和,黄山市检察机关以“案件无小事”的用心,“走出办公室”的精心、“作退一步想”的耐心,书写着“案结事了人和”的高质量检察答卷。这份答卷里,既有司法的力度,更有为民的温度。(黄检宣)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