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为你和办案的公安部门各送一面锦旗……”9月17日晚上十点半左右,固镇法院干警张文豪的微信收到鲍某发来的这样一条信息。
5天后,家住六安的鲍某托人将一面“执法如山扶正义 办案廉明为人民”的锦旗送到固镇法院。
这是为何?事情还得从一起诈骗案件说起。
一场诈骗:194人入“陷阱”
时间拉回3年前,鲍某刚注册了一家小公司,急需给产品注册商标。他在网上看到“快速代办商标”的广告,加了对方微信后,按照要求转去8000元“服务费”。可对方刚收到钱就拉黑了鲍某的微信,电话也成了空号。
“被骗之后我就报了警,钱不多而且关于骗子的信息我知道得也很少,时间长了我就不抱希望了。”鲍某说。
而和鲍某有同样遭遇的,有刚毕业的大学生,有开小超市的个体户,有被骗走孩子学费的家长……该诈骗案涉及全国多个省份共194人,涉案总金额共计74.6万元。
为民执行:啃下“硬骨头”
后固镇法院依法审结该诈骗案,判决被告人退赔所有被害人损失。判决生效后,被告人始终以“没钱”为由拒不履行,后案件移送执行。
执行员收到案件后,第一时间通过线上线下查控被执行人财产,发现其在合肥市有一套房产,这让执行员看到了希望,遂驱车奔赴合肥,依法查封房产并前往监狱提审被执行人。
“我没能力退赔!”起初,被执行人态度强硬。执行员拿出厚厚的证据,向其讲法律、摆后果。最终,被执行人同意拍卖房产。
可新的难题接踵而至——被执行人亲属住在房子里且拒绝腾退。面对此情况,执行员一次次上门沟通,直至被执行人亲属同意主动配合法院腾退。
上述房产在司法拍卖平台以156.89万元成交,扣除罚金、费用后,足以覆盖194名被害人的全部损失。
千里寻人:践行司法为民
房产拍卖成功后,退赔工作却迎来最大挑战——194名被害人分布在安徽、山东、江苏等多地,想要联系到他们难上加难。
“别骗我了!我才不上当!”“我之前被骗过,我才不会相信你们的话!”“您拨打的号码是空号……”一个个电话打出去,换来的是“一场空”。但执行员从未放弃,不断通过联系原办案民警、档案室翻卷宗、联系被害人当地公安、社区等方法寻找被害人最新联系方式。
每联系到一位被害人,执行员都举着工作证、判决书逐一展示:“您看,这是法院案号,您的名字在退赔名单里,我们绝对不是骗子!”就这样,执行员用了整整一个月,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多种方式,终于联系上117名被害人,成功退赔45.29万元。
锦旗背后:民心比金重
“喂,您好!是鲍某吗?我是固镇县人民法院的执行员,您3年前被诈骗的8000元,我们追回来了!”9月14日,鲍某接到了执行员的电话。
电话那头的鲍某愣了足足5秒,紧接着问:“真的?我还以为这点钱早石沉大海了……”
“是真的,我们核实您的信息后就会把钱打入您的账户。”执行员与鲍某沟通着。
收到退赔款后,鲍某难掩激动与感激,再次发来微信:“感谢你们,人民的好公仆……”
“执行无小事,小案不小办”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法院干警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的生动实践。下一步,固镇法院将秉持“如我在执”理念,把每一件“小事”办好,把每一起“小案”办实,让司法为民的初心在每一次执法办案中熠熠生辉。
目前,固镇法院仍在继续联系剩余被害人。
(张文豪 李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