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检察院举办全省检察机关“检察技术赋能高质效办案”案例讲述会

2025-10-10  来源:安徽省人民检察院

9月30日下午,安徽省检察院举办全省检察机关“检察技术赋能高质效办案”案例讲述会,来自全省8名检察技术人员现场作主题分享。省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鲁建武出席并讲话。省人大代表于振中,省政协委员兰斌、吴国成、杨美蓉、王冬梅受邀观摩。

“两份文书牵出重重疑点,研判侦查直指问题文书,一个签名再现案件全貌……”蒙城县检察院干警王丽颖在讲述《签名背后的包庇案》中,一开场便牢牢抓住了全场目光。她借助“视频+PPT演示”将我们带回案发现场,也带入了笔迹鉴定的神秘世界——技术人员如何运用现代化科技仪器,精准锁定出具虚假证明的犯罪嫌疑人,让伪造的签名无所遁形,让案件的全貌大白于天下,守护了司法的公正。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曾如血脉般滋养淮北平原的汴水,在2025年初春却伤痕累累:隐蔽的排污口在夜间偷排,废弃的堤坝阻断着水体流通,干涸的河床被占用圈养家禽……这些巡查死角的“暗伤”,让取证工作举步维艰。在宿州市埇桥区检察院干警李厚莹讲述的《智绘生态卷 检护汴水华》中,我们看到了破局之道:检察机关运用低空航拍,完整记录了夜间偷排、禽畜污染等隐蔽证据,一举破解了“如何发现第一现场”的难题。他们还创新建立全域河流无人机巡查机制,以持续在线的监控,对整改责任方形成了长效“威慑力”。

……

此外,池州市检察院《谁是主谋?》、岳西县检察院《什么是真相?》、黟县检察院《破解“资金迷宫”》、淮北市检察院《真假灭火器》、芜湖市弋江区检察院《数字检察解开“虚假维权”伪装》、巢湖市检察院《AI辅助办案系统助力高质效办案》等案例也依次亮相。这8个案例从近年来各地检察机关技术职能部门已办结的法医、文痕检、电子证据、司法会计、公益诉讼技术支持、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等专业领域的案件中精心挑选,着重突出检察技术办案场景、技术办案难点和案件办理成效,集中展现了检察技术提升检察办案质效的关键支撑作用。

“检察技术故事会件件精彩,让我们看到了安徽检察技术的‘硬’实力和‘真’功夫。”吴国成委员在点评中说,通过观摩此次讲述会,第一次近距离了解安徽检察技术这支检察“特种兵”的存在,这支队伍紧紧抓住“科学技术”这个关键,大胆使用无人机、数据恢复、司法会计等各种现代化技术,切实以小切口做出大文章,践行“在每一个案件中体现公平正义”的庄严许诺,取得了良好成效。

于振中代表对安徽检察机关在大数据法律监督与AI辅助办案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安徽省检察机关在贯彻落实国家“人工智能+”行动意见中已走在全国前列,相关经验成果正面向全国推广,希望在算力、算法、数据之中,更加注重数据的积累与模型的训练,从而培育出能力更强、数量更多的AI助理和虚拟检察官,进一步提升检察办案的智能化水平。同时他还表示,将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呼吁并支持数字检察的深化发展,共同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的法治屏障。

鲁建武在总结中指出,检察技术是检察工作的一柄“利器”,技术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法律监督的力度。“技术兴、检察兴;技术强、则监督强”,全省检察技术职能部门要以此次案例讲述会为契机,做到坚定信心,检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检察技术队伍,检察技术工作大有可为;要做到坚守初心,检察技术各项改革正在稳步开展,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正在密集出台,检察技术工作未来可期;要做到坚守专业,专业是检察机关每一名工作人员的立身之本,检察官的法律专业要过硬,技术人员的技术专业更要过硬,技术人员要立志成为本专业的行业翘楚,全面履职尽责,勇担职责使命。

安徽省检察院各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人及业务骨干、检察信息技术部全体人员等参加观摩。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