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水陆空天”防护网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安徽:守好长江流域蓝天碧水净土

2025-10-14  来源:人民公安报

□本报记者 张振雷 王娅飞

“青山下碧流,江树引舒州。”万里长江奔流不息,流经安徽省境内416公里,被称作八百里皖江,为江淮大地的发展注入充沛动能。

近年来,安徽公安机关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作用,全力推进长江大保护各项工作,创新构建“水陆空天”立体防护网,依法严厉打击涉江违法犯罪,加大对沿江各类经营主体的服务保障力度,用法治力量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守护八百里皖江碧水东流,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汇聚保护合力,开展协同共治

长江干流自江西九江进入安徽,由西南向东北斜贯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至和县乌江附近流入江苏南京,流域面积6.6万平方公里,占安徽总面积的47.3%。地理环境决定了皖江生态保护必须强化顶层设计,做实区域协同,推进系统治理,才能真正守护好长江流域的蓝天、碧水、净土。

安徽公安机关始终坚持协同共治工作理念,不断强化联防联控挤压涉江违法犯罪生存空间,形成了全流域联动、跨区域协同的长江生态保护新局面。截至目前,安徽省公安厅已与湖北、江西、浙江、江苏等省级公安机关联合签订警务协作协议。2025年以来,马鞍山市与江苏南京市依托“长江皖苏交界水域守护党建联盟”,共开展联勤执法20余次;安庆市与湖北黄冈、江西九江及长航九江公安共开展联合巡查100余次。

安徽公安机关进一步强化江地协作、部门联动,一体推进打防管控宣各项举措,积极构建立体式、全域性长江保护防控网,全力打好长江生态保护的总体仗、攻坚仗和协同仗。安徽沿江各地公安机关积极对接行政主管部门,深化信息通报、专项治理,切实形成了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战果共享的工作格局。

推进智慧侦查,构筑立体防线

长江安徽段岸线绵长、江面宽广、流域面积广袤,仅靠传统人力巡逻,存在许多监管盲点。安徽公安机关以建立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抓手,充分发挥科技赋能增效作用,探索运用空中无人机、网上大数据、天际船舶识别定位等前沿技术,为屯警水面、水上快反提供了装备和技术支撑。

“船头抬高,注意规避浅滩暗礁。”近日,在奔流的长江江面上,池州市公安局水上分局民警驾驶巡逻艇开展例行巡查。池州市公安局构建“水上巡逻艇+水下声呐监测”的“水陆智防”一体防控体系,将海事、水利、渔政等部门的长江流域监控手段全量接入公安专网,实现对长江池州段162公里岸线的24小时动态监管。

铜陵市公安局推动整合水利、农业等部门高清视频资源39处,完善长江河道采砂管理视频图像系统功能,实现长江铜陵段干流水域全覆盖。安庆市公安局整合数据资源,搭建预警研判模型,提升案件线索发现能力、打击质效。

工作中,安徽省公安厅主动对接农业、水利、海事等部门,充分汇聚公安内部外部数据资源,组织沿江公安机关设计研发了5个打击非法捕捞犯罪模型,发现了一批有价值的案件线索。如今,江面执法船高频巡逻、水下声呐自动监测、空中无人机快速巡航、天际卫星自动识别定位船舶、岸线监控串联成网,一道覆盖“水陆空天”的长江生态保护立体防线已经逐渐成形。

强化法治护航,助力蓬勃发展

沿江港口是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支点,人员、船舶、车辆等各类要素交织,对港区平安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安徽公安机关持续深化法治护航,强化平安建设,优化政务服务,助力港口经济在安全的前提下更加高效发展。

为了更好保护长江航运畅通、高效化解矛盾纠纷,今年4月,长江航运公安局安庆分局联合安庆海事局、武汉海事法院芜湖法庭、安庆市人社局,正式成立“安庆水上法律服务中心”“安庆水上多元解纷中心”“安庆船员权益保护中心”。这是安徽省内第一个水上“三中心”,标志着长江干线安庆段水域社会治理工作迈入新阶段。

“用上了你们研发的智能交互提醒系统,码头管理越来越正规。看到各种手续办得这么快,我们的服务对象也很高兴!”马鞍山港口集团船舶代理公司工作人员感触道。智能交互提醒系统是马鞍山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与某科创公司合作研发的一款集识别和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信息化系统,其通过对出入口岸限定区域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有力保障了人员在口岸限定区域安全规范通行。

芜湖造船厂有限公司是国内知名的现代化造船企业。2020年,芜湖市公安局三山经济开发区分局三山派出所在公司成立企业警务室。所长带领骨干民警驻企指导,第一时间帮助解决企业道路交通、安全保卫、平安企业建设等问题,真正做到送服务进企业、送平安进企业。如今,越来越多该公司制造的船舶,正满载中国制造的货物,经由长江驶入大海、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