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法院一案例入选最高法院多元解纷案例库

2025-10-15  来源:安徽长安网

最高人民法院多元解纷案例库主要收录各单位通过调解、仲裁等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成功化解矛盾纠纷的典型案例,更好为各类社会主体开展纠纷化解工作提供参考,为人民群众选择调解等解纷方式提供指引,对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解纷需求,进一步凝聚纠纷解决合力,促推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近日,利辛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孙雪洁撰写的某物业公司与李某等30余名业主物业服务合同纠纷调解案入选最高法院多元解纷案例库。

某物业公司与李某等30余名业主物业服务合同纠纷调解案

——“法院+住建+行业协会”联动化解拒交物业费纠纷

关键词:民事 物业服务合同纠纷 拒交物业费 “法院+住建+行业协会”联动化解 行业专业调解 “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

【基本案情】

某物业公司承接某小区物业服务后,与业主签订物业服务合同。合同履行期间,李某等30余名业主以物业服务卫生清洁不及时、车位管理混乱以及自身经济困难等为由拒交物业费。多次协商未果后,某物业公司诉至法院。

【处理方式方法】

法院收到起诉材料后,考虑到涉及小区业主较多,为妥善化解纠纷,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启动“法院+住建+行业协会”联动化解机制,委托物业协会开展先行调解工作,并与住建部门共同指导调解工作。物业协会收到案件材料后,组建调解小组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专业力量参与。调解小组凭借熟悉物业行业服务标准的优势,通过电话访谈、入户走访等方式全面梳理业主诉求,分类建立台账,对业主拒交物业费的原因进行归纳,如“服务质量争议型”“经济困难缓交型”等,明确系列纠纷争议焦点。同时,依托最高人民法院和住建部建立的“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法院联动住建部门,对照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中关于物业服务合同的规定以及《物业服务等级标准》等行业规范,围绕业主反映的卫生清洁、车位管理等问题实地调查,现场核查物业服务实际情况与合同约定标准是否相符,精准认定物业服务存在的瑕疵问题,为后续调解工作开展提供专业支撑和事实依据。

二是分类推动化解。针对业主反映的车位管理混乱、电动车楼道充电、公共卫生清洁不到位等物业服务瑕疵问题,经核实后认为诉求合理的,调解小组推动某物业公司书面承诺限期整改,并明确整改的具体内容和时间节点。针对存在经济困难的业主,调解小组协调某物业公司制定分期付款方案,并适当减免滞纳金。此外,针对情绪较为激动的业主,采用“背对背”调解方式,深入沟通、厘清矛盾根源,引导当事人理性协商。经调解小组沟通释明,物业公司针对其存在的服务瑕疵,承诺将尽快作出整改,并主动表示免除业主滞纳金。

三是协商共治整改。调解小组组织业主代表与某物业公司召开协调会,以“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方式,推动双方达成服务提升共识,打破“欠费-服务降级-再欠费”的恶性循环。针对业主关注的整改事项,在当地“智慧社区”平台设置专区,按“公共设施”“卫生管理”“安全管理”分类公示整改方案、每日进展及验收结果,促推整改过程公开透明,督促某物业公司及时整改。在物业公司作出整改后,李某等30名业主主动交纳了物业费,该系列纠纷得以实质化解。

【处理结果】

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某物业公司进行分类整改并主动免除业主滞纳金,李某等30余名业主按约交纳了欠付的物业费,双方就继续履行物业服务合同达成一致。

【解纷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577条、第937条、第942条、第944条

【解纷要旨】

物业服务是关系群众安居乐业的“关键小事”,也是反映社会治理的“民生大事”。当前,业主因各种原因拖欠物业费引发的物业服务合同纠纷多发易发。本案中,依托“法院+住建+行业协会”联动化解机制,法院委托物业协会开展调解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纽带”优势和熟悉行业情况的优势。物业协会针对业主诉求多样的实际情况,组建调解小组,并通过建立台账方式对业主诉求进行分类梳理,明晰争议焦点。调解过程中,法院和住建部门发挥职能优势,加强指导工作,通过对照规定、实地调查,指导调解小组既精准适用民法典等相关法律规定,又通过行业标准补充认定“服务瑕疵”责任,推动纠纷分类化解。同时,针对业主关心的物业公司整改进度问题,依托“智慧社区”平台公示物业服务整改进度和结果,增强调解公信力,强化督促履行。最终,通过“法院指导、行政主导、行业调解、业主自治”的方式,实现物业服务合同纠纷“调解-整改-监管”工作闭环,不仅推动系列纠纷高效实质性化解,也促使物业公司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助力和谐社区建设。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