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听诉求,云上法庭化纠纷。2024年6月,第九批驻村工作队入驻涡阳县陈大镇史韩村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省高级人民法院选派的张新龙为驻村工作队队长,他把法院人的专业优势转化为服务群众的“金钥匙”——带领驻村工作队在镇村联合成立的“孺子牛法治乡村工作室”的基础上,创新设立“共享法庭e站”,让司法服务借科技之力“走进”农家院、“触达”百姓心,将矛盾化解在萌芽、和谐扎根在基层。
搭平台 便捷诉讼“指尖跑”
前不久,涡阳县人民法院义门法庭受理了一起离婚纠纷。由于原、被告都在外地务工,无法返乡开庭,法官便决定通过史韩村“共享法庭e站”开展线上庭审。原告、被告、代理律师通过手机登录系统,画面高清实时传,语音清晰无障碍,庭审流程规范有序。“来回跑一趟得花几千块、耽误好几天工作,现在线上开庭,省时又省钱!”庭审结束后,当事人情不自禁点赞道。
不用跑远路、不用等排期,一部手机就能连法官、解纠纷——这是史韩村“共享法庭e站”给村民带来的直观体验。作为架起法院与乡村的“数字桥梁”,该站点依托乡镇党委政府、派出法庭、村党群服务中心、驻村工作队四方合力,按照“不增编、不建房、快落实、广覆盖”原则,打通“人民法院在线服务”“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云上法庭”等线上渠道,群众只需点开手机,就能参与矛盾化解、在线调解、诉讼庭审。
从“线下跑”到“线上办”,从“单一场所”到“多元参与”,“共享法庭e站”构建起“线上+线下”“多人员+多时空参与”的解纷新模式,真正把“微型法庭”搬到群众身边,让司法服务触手可及。
定制度 协同解纷“一条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陈大镇党委政府的统筹领导下,驻村工作队主动牵线,联合村“两委”、涡阳县法院义门法庭、花沟法庭共同绘制“共享法庭e站”工作流程图,把案件登记、分流、化解、存档等每一步流程都明确到岗、责任到人。
“法院专业指导、村里摸底排查、工作队居中协调”,各部门既各司其职又优势互补,形成“资源整合、分工明确、高效便捷”的工作闭环。遇到邻里纠纷时,工作队和村干部先介入调解;案情复杂的,法庭法官远程释法。调解不成的,由工作队指导进行网上立案。规范的流程、默契的配合,让每一起纠纷都能“有人管、有处办、办得好”,让群众解纷更安心、更省心。
求实效司 法服务“送上门”
“多亏了e站,俺俩家的疙瘩终于解开了!”2024年末,史韩村一起彩礼纠纷的化解,让村民们真切感受到“共享法庭e站”的作用。此前,男方经媒人介绍给女方彩礼9.8万元,后因结婚事宜谈不拢,多次索要彩礼无果,两家人从“准亲家”变“仇家”。驻村工作队得知后,联合村干部,立即召集两家人进行调解,并通过“共享法庭e站”连线义门法庭法官,进行线上释法,既讲民法典相关规定,也算“时间账”“精力账”“感情账”。最终,女方主动返还彩礼,两家人握手言和。
自“共享法庭e站”运行以来,这样的暖心故事还有很多。如今,驻村工作队的身影仍常出现在田间地头、农家场,他们听村民唠家常、排查矛盾隐患、讲解法律知识,依托“共享法庭e站”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司法服务,更带动村党员、乡贤、邻里共同参与治理,以“共享法庭e站”的点点“微光”点亮乡村善治的“满天星”。(记者 吴文珍 通讯员 张新龙高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