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俊:把自己“钉”在服务群众的一线

2025-10-17  来源:安徽长安网

在办公室电脑前,他目光炯炯捕捉破案蛛丝马迹;在居民小区,他走街入户走访宣传;在调解室,他暖心化解矛盾纠纷……他叫陶俊,是芜湖市公安局弋江分局弋江派出所副所长。从警17年,陶俊始终把自己“钉”在服务群众的一线,以真心换来了民心。他的办公室里,个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两次全省优秀人民警察以及多次嘉奖、优秀共产党员的奖章熠熠生辉,但在他心头最重的勋章,永远是群众那声发自肺腑的“陶警官”。

2008年8月,怀揣着对公安事业的向往与崇敬,陶俊走进了警营。从此,他扎根于基层,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入警誓言。2020年10月,陶俊任弋江派出所副所长后,为自己立下了“三勤三多”准则——腿勤多跑,熟悉辖区的一人一事;嘴勤多问,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排解民忧;手勤多记,随时将辖区情况及群众的所思所盼记录下来,让每一项工作都及时解决,落实到位。

2024年,辖区“小案”频发——张家的菜被偷了、李家的电动车电瓶不见了……这些“小案”虽然案值不大,但给群众带来经济损失与不安全感。

“小事要管,小案更要破。”这位敦厚实在、认真踏实的副所长话不多,却总能把事做到实处。

2024年10月,陶俊打破固化思维,探索基层派出所“专业+机制+大数据”,整合9名精干警力创建“陶俊侦查工作室”,建立“破小案”标准化流水线——每一起案件发生后,由当班警力8小时内查阅发案地周围公共视频。通过建立的100G海量视频数据库,实行“一案一档”;凭借“日评议”“周调度”,分析每起案件特点和发案规律,指导“打”与“防”;运用专业化手段开展警情分析、海量排查、深度研判、固定证据、适时抓捕、攻坚突审。

当年12月,派出所辖区内连发多起盗窃电动车电瓶案。陶俊立即带领“侦查工作室”警力展开侦查。通过“破小案”标准化流水线研判,锁定了一名可疑人员。但此人作案时刻意伪装,一时难以确认其身份。陶俊在电脑上一遍遍看着此人出现的视频,检索着每一个细节。眼睛发酸,就滴眼药水,手臂发麻,就做做拉伸。功夫不负有心人,三昼夜奋战,终于确定嫌疑人身份。陶俊带队迅速出击将嫌疑人抓获,一举破获发生在辖区的22起电瓶车、电瓶被盗案,驱散了群众心头的阴霾。

2024年10月以来,“陶俊侦查工作室”助力破案90余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80余人,辖区内盗窃“小案”持续下降,群众满意度逐步提升。

“陶警官又来走访啦!”“有事情找陶警官准没错。”辖区群众都这么欢迎和信任陶俊。进社区走访,是陶俊最喜欢的工作之一,他手中拎着的“警务包”也格外显眼。包里装着的不仅是工作用品,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与牵挂:一本记得密密麻麻的民情笔记本,里面记着家长里短的琐碎,更是群众急难愁盼的清单;一份份精心准备的反诈宣传单,是守护群众“钱袋子”的武器,传递着安全防范的知识;一张张印有联系方式和服务承诺的警民联系卡,架起了一座座信任与沟通的桥梁。

“陶警官,太感谢你了,要不是你经常提醒我们注意防范电信诈骗,我就要被骗了。”2025年9月初的一天,辖区居民李师傅接到一个自称抖音客服的陌生女子打来的电话,称其开通了抖音在线直播付费功能,如不关闭,每月要扣费800元。李师傅想起来陶俊经常来身边和“微信工作群”里做的反电诈宣传,判断这是一起电信诈骗。于是,他立即按照警民联系卡上的联系号码向陶俊反映。陶俊当即告知他“肯定是诈骗,不要相信,不能转账”。李师傅庆幸自己避免一起经济损失,更感谢陶俊的反电诈宣传和提醒。

“我们不仅要破案宣传,更要做好群众工作。”陶俊常说。社区的大事小情,都是他最牵挂的工作。在南瑞社区商业街上,李老板和夏老板的商铺相邻,两户分别经营服装和烧烤,常为油烟问题发生纠纷。陶俊走访时了解情况后,主动联动社区、物业工作人员、调解员一起展开调解。“和气生财嘛!大家都是为了做生意,互相理解包容吧……”陶俊精准梳理矛盾焦点,援引类似案例释法说理,同时巧借“六尺巷工作法进行沟通。最终,经营烧烤的夏老板将烟囱转移方向,李老板也理解了对方,双方握手言和。2025年以来,陶俊参与化解矛盾纠纷68起,辖区群众满意度达98%。

“基层民警的舞台虽然不大,但只要心里装着群众,真正为群众服务,就能干出一番事业!”17载春秋更迭,陶俊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双手托举起民心,用行动展现人民警察为人民的铮铮誓言。(张红 刘咸全)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