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至:“生态警务”绘制绿水青山画卷

2025-10-17  来源:安徽长安网

秋日清晨,长江东至段水域上还泛着薄雾,由安徽省东至县公安局环食药侦大队、张溪派出所与长江航运公安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队已开始了一天的巡航。巡逻艇从东至县东流码头出发,往大渡口方向行驶,民警许利祥和队员们紧盯江岸,搜寻着可疑迹象。

“随着长江大保护的深入推进,我们不断强化协作,联合多部门常态化开展辖区水域日常巡护监管,加强水上巡、岸上排、市场抽,积极构建立体式、全域性长江保护防控网。”许利祥说。

近年来,东至公安机关持续深耕“生态警务”,通过协同开展专案攻坚,统筹推进联动共治,严密构建立体宣防,全力推进长江大保护各项工作,为辖区生态安全与社会稳定筑牢坚实屏障。

重拳打击,守护鱼儿畅游

今年4月,东至县公安局接到县农业农村局移送线索:张溪镇大桥水域连续出现死鱼漂浮,黄湓河上游流域疑似存在非法电捕活动。该区域属黄湓河鰕虎鱼青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严禁非法捕捞。接到线索后,东至县公安局立即成立专案组开展侦查。经过数月研判追踪,专案组抓获9名犯罪嫌疑人,摧毁两个长期在保护区核心区流窜实施非法电捕作业的犯罪团伙。

“东至县长江水域广,包括86公里长江干流东至段和28.4公里的黄湓河鰕虎鱼青虾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有长江江豚、长江刀鲚、安庆大口鲶和黄湓河鰕虎鱼青虾等重点保护生物。”东至县公安局副局长曹军介绍,为全力保护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东至县公安局建立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整合多警种及数据资源,成立专案组协同开展专案攻坚,严厉打击各类涉江违法犯罪。

与此同时,东至县公安局强化联合执法,与江西省彭泽县、湖口县,安徽省宿松县、望江县等地签署跨界水域联合执法协议,共同建立长江禁捕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并联合农业农村、长航公安、水利、交通、海事等部门建立长江东至段水上公共安全共建区,共同开展联合巡逻,全链条打击非法捕捞、运输、销售长江野生鱼类的违法犯罪行为。

今年以来,东至县公安局联合农业农村、长航公安、水利、海事、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联合巡20余次,发现违规垂钓人员80人次,破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人。

联动共治,守护鸟儿翱翔

除了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东至县森林面积广阔,“山水林田湖草”全地貌特征兼具。其中,升金湖每年吸引170余种、10万至15万只鸟类到此越冬繁殖,被誉为“中国鹤湖”,是安徽省唯一以珍稀越冬水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淡水浅水天然湖泊湿地。

近年来,东至县公安局结合辖区特点,全县依“水域、林区、矿区、景区、园区、田区”六大生态领域划分生态网格,搭建起“局领导牵头、派出所所长主抓、社区民警落实”的三级“生态警长”责任架构,形成全范围覆盖基层生态的护航网络。如今,全县24名“生态警长”与15支生态巡逻队穿梭在青山绿水之中,肩负起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的重任。

在此基础上,紧盯候鸟栖息地、觅食区等重点区域,东至县公安局张溪派出所和张溪林业站联合组成专业护鸟队伍,常态化开展拉网式排查,严厉打击投毒、布设鸟网等违法犯罪,全力做好候鸟等野生动物的收容和救助工作。

今年1月,“生态警长”张雪涛和生态巡逻队巡逻时,发现一只疑似大雁的大鸟,其右腿受伤流血,无法飞行,随即将其送往野生动物保护站救治。经林业工作人员确认,该动物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豆雁。4月份,东流派出所接群众报警称辖区廊道项目部发现一只受伤的鸭子,怀疑是野生保护动物,请求民警帮助。到达现场后,民警发现这只鸭子体型较大,头部呈鲜艳绿色,与普通家鸭明显不同,初步判断可能是保护动物绿头鸭。为避免其受到二次伤害,民警小心翼翼将其带回派出所,并联系了林业部门专业人员进行救助,并由工作人员带回妥善处置。近年来,“生态警长”队伍已救治野生动物30余只,其中国家保护动物26只。

立体宣防,共护绿水青山

“大家一定不能从事非法捕捞、钓鱼等活动,保护好渔业资源……”日前,在东至县东流镇长江东流水道玉带洲水域,东至县公安局联合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及沿江乡镇多维度开展涉渔宣传。每到一地,民警和工作人员都耐心向大家讲解着。

为推进护渔、护鸟工作深入人心,自2024年起,东至县公安局创新构建“1名民警+乡镇工作人员、巡河员、护林员”的“1+N”生态保护模式,组建巡逻宣传小分队,紧盯主干道、山水边、家门口、手机端四个“阵地”,开展立体式、沉浸式、环绕式宣传防范。

与此同时,东至县公安局坚持“线上+线下”双渠道同步,结合村级广播、微信群等载体普及禁渔政策,并公开曝光电鱼、非法收购渔获等案例,通过以案释法,加强对群众的警示教育。

今年以来,东至县公安局组织开展线下宣传2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安装、张贴宣传横幅、警示牌800余条(块),召开群众座谈会2场次。(乔燕 董晶晶)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