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路灯不亮,晚上出门不方便。”“最近雨水多,灌溉沟渠堵塞,影响了田块排水。”10月14日,阜南县张寨镇新集村“枫杨树下”基层治理服务点,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向镇政府工作人员、村党总支书记“吐槽”最近遇到的烦心事。
“群众的事等不得,下午就去维修。”村党总支书记张东当场电话联系路灯维修队。针对“灌溉渠堵塞影响浇地”等需要镇里多部门协调的问题,镇政府工作人员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每一条都标注好“责任人”“解决时限”,并向村民表示会“及时通报最新进展”。
“‘枫杨树下’这个名字源于这棵村民日常聚集聊天的枫杨树。”张东指着树说,村里将服务点搬到树下,现场为群众答疑解惑。如今,这里已从过去的“聊天角”,升级为集文化表演、政策宣讲、诉求响应于一体的基层治理“议事台”和“连心桥”。
针对村民普遍关心的农业补贴、医保报销和乡村建设等热点问题,镇政府工作人员和张东在现场进行面对面解答。他们用大白话讲解政策——“咱种小麦的补贴,到时候会直接打到银行卡里,不用跑冤枉路。”“在村里卫生室看病,医保报销当场就能办。”……每句话都让村民听得清楚、明白。
政策宣讲“接地气”,文化服务同样“冒热气”。该镇曹集村文艺志愿者的一曲红歌《抗美援朝》刚刚唱响,熟悉的旋律便引来了全场村民的轻声合唱。随后,快板《妈妈爱姑娘》以明快的节奏,将邻里间孝老爱亲的故事娓娓道来,引得台下观众频频点头、掌声阵阵。
最让村民眼前一亮的,当属自编自演的“政策快板”。镇政府工作人员变身快板演员,把企业的用工政策和福利待遇编成通俗唱段,让生硬的条文跳脱成易懂的语言,让村民在欢声笑语中,就把好工作记在了心里,达到“政策上门、岗位到人”的宣传效果。
文化暖场后,“精神滋养+实用知识”的宣讲环节紧随其后。红色宣讲用革命先辈的故事,深深触动了村民;法治课堂则聚焦土地、养老等切身问题,以“身边事”解析“大道理”,让法律知识不再陌生遥远。严肃的宣讲,成功变成了人人爱听的“家常知识课”。
张寨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枫杨树下”基层治理服务点的推广覆盖,常态化开展基层治理服务活动,把好政策送到群众家门口,把民心聚到乡村发展上,让基层治理有温度、有力度。
■ 本报记者 李鹏 本报通讯员 廖鹏程 陈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