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得实惠 群众得方便

2025-10-22  来源:安徽法治报

申请法律援助,免交经济困难证明;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结婚证、户口本等证照免带;因工受伤不便,一次不用跑,“云端连线”实现工伤保险待遇认证……

免的是烦琐,减的是负担。近年来,池州市把“五免之城”建设作为年度“法治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持续推进,实施“证明免交、证照免带、办事免跑、政策免申、轻微免罚”举措,擦亮“‘池’久满意”营商环境品牌。

五分钟的便捷体验

近日,市民张艺楠来到池州市政务服务大厅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取号、讲明来意、填承诺书,业务办好了。看看时间,才过去五分钟。这让张艺楠惊讶不已:“政务服务也开始‘卷’效率了,必须点个赞!”

放在以往,单身人士需要先去民政部门开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再到公积金窗口办理贷款业务。这一趟下来,少不得耗费半天时间。而现在,在公积金窗口填写承诺书即可。

不过,免证明并不代表零证明。池州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魏驰告诉记者,2023年以来,该市司法局联合市数据资源管理局等部门,通过“全面开展清理,取消一批证明”“推动数据共享,共享一批证明”“落实告知承诺,承诺一批证明”“实施部门核验,核验一批证明”4种方式,分类推进证明材料精简优化工作。

据统计,池州市已累计清理60项无谓证明,出台涵盖24个部门322个事项的证明免交清单,研发“五免助手”APP,为企业群众提供线上即时核验、告知承诺免交、部门帮开证明等“免提交”服务,切实减轻群众、企业办事负担。

5月7日,安徽宏泰矿山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派员到池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窗口为4名员工办理爆破作业人员资格认定。窗口工作人员经审查发现,缺少1名员工的社保证明材料。急企业之所急,工作人员没有一拒了之,而是通过“五免助手”APP,向池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调取该员工的社保证明。1小时后,人社部门反馈了相关信息,工作人员随即受理该业务,打通了“最后一公里”。目前,该公司4名员工均已拿到爆破作业人员许可证。

足不出户奖补到账

“叮!”一声清脆的短信提示音带来好消息:一笔10万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补资金到账。“惠企服务平台就像长了眼睛似的,自动推送奖补资金,全程‘零材料、零跑腿’,轻松又省心。”安徽亿丛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宏伟说,将把这笔资金用于购置自动贴膜机,可提高公司20%的生产效率。

让惠企服务平台“长了眼睛”的,其实是“政策免申”举措。

池州市司法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市财政局等部门深入开展公共政策兑现和协议履约践诺专项行动,全面梳理有效惠企政策,通过“池州市惠企服务平台”全部对外公开,同时,将原来的6个申报环节优化为“直接兑现”1个环节,实现奖补资金“无感化”兑付、奖补资金“点对点”直达,已兑付“免申即享”奖补资金2.3亿余元,惠及企业1761家。

企业“坐家里”,奖补资金送上门。群众“坐家里”,一趟不用跑暖心办业务。

参保职工董女士遭遇工伤意外后,行动不便。通过“云勘验”方式办理工伤领取长期待遇资格认证后,她很是感激:“人社窗口工作人员了解我的情况后,主动提出通过视频电话办理资格认证,很暖心。”

为了让企业和群众足不出户享受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池州梳理出1142项办事免跑负面清单,清单外事项均实现“免跑动”办理;与沪苏浙建立数据共享互信机制,借助“无感漫游”数据流让长三角居民享受“同城服务”。在线上织密“一网通办”数字网络的同时,同步延伸线下服务触角。全市56个乡镇街道均设立帮办代办服务专窗,针对残疾人、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工作人员还会主动上门收集材料、全程代办。

用好宽严相济这把“尺”

“多亏执法人员给了我们纠错的机会。”某汽车运输公司负责人接过不予处罚决定书后,承诺会吸取教训,压实道路安全管理责任。

3月31日,某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所有的一辆货车,在池州市境内被监控设备监测发现超限5.495吨。池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进行立案调查,核实该公司此次违法行为系首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被发现,且车货总质量超限率为17.73%,未超过20%,违法行为危害后果轻微。经执法人员普法教育后,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并签署《安徽省交通运输轻微违法行为免予行政处罚告知承诺书》。

4月29日,池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依据《安徽省交通运输行政处罚裁量权参照执行标准》《安徽省交通运输轻微违法行为免予行政处罚清单》,对该公司作出不予处罚决定。

轻微免罚不是“法外开恩”,而是宽严相济的精准施策。池州市细化量化26个执法领域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445项免罚清单,建立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法制审核等制度,防止自由裁量权滥用,累计免罚市场主体1800余家、减免罚款近2000万元,助力市场主体轻装上阵、加快发展。

“五免之城”作为池州市法治政府建设的一项创新之举,带来了作风之变,催生了环境之变,助推了发展之变。2024年,池州市政务服务满意率居全省第1位,全市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88个、到位资金760亿元,法治化营商环境评议连续3年跻身全省第一方阵。(记者 周莹莹 仇鹤丹)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