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琛:慧眼辨微证正义,匠心铸盾护平安

2025-10-23  来源:

周琛,女,38岁,中共党员,具备警务技术副高级任职资格,现任铜陵市公安局刑警支队警务技术二级主管。自2008年投身公安事业,16年来她扎根刑事技术一线,专注法医物证检验鉴定,以专业技术和严谨态度,为铜陵各类案事件侦破提供关键证据支撑。

与时间赛跑

在陈旧物证中唤醒沉睡的真相

在刑侦领域,陈年旧案犹如积满尘埃的卷宗,每一条线索都模糊难辨。周琛深知,法医物证技术是打开这些“时间胶囊”的钥匙。她凭借对技术的执着钻研,一次次在陈旧的物证中寻找突破口,让真相重见天日。1995年4月那个阴雨绵绵的夜晚,一名女性在家中遇害,受限于当时技术条件,案件侦破陷入僵局。公安部“云剑—2020”行动部署后,周琛带领法医物证技术团队接手此案。面对高度降解的生物检材,周琛像对待新生儿般小心翼翼地将检材置于超净工作台,“这些信息片段就像被撕碎的日记,我们要一页页拼回来”连续奋战72小时,经过二十余次参数调整,她终于从几近消失的生物学痕迹中,抓取到关键信息。当比对结果跳上屏幕时,她和同事们都激动得红了眼眶——这不是简单的数据,而是一个等待了25年的答案。

方寸间的较量

在蛛丝马迹中解锁犯罪密码

在刑事侦查中,复杂疑难的物证常成为案件侦破的“拦路虎”。周琛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思维,将技术手段与侦查逻辑深度融合,在细微之处发现关键证据,为案件突破打开局面。2024年农历小年夜,铜陵市铜官区某小区发生连环盗窃案。当大家沉浸在年味中时,周琛正蹲在案发现场,举着紫外线灯扫描着每一寸隐秘空间,“没有完美的犯罪,一定会留下蛛丝马迹。”她轻声解释着,像在讲述一个已知结局的故事。最终,她在现场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提取到0.3微克的生物检材。这个重量不足一片雪花十分之一的样本,经过她独创的“梯度洗脱法”处理,在数据库中碰撞出了关键有效信息。破案后,失主老人颤巍巍地送来锦旗,周琛却只说:“能让您过个安心年,值了!”

薪火不辍

用匠心点亮团队

实验室新来的小孟永远记得那个深夜。当她因连续三次检验失败而沮丧时,周主任握着她的手重新调整移液枪:“你看,手腕再抬高5度,液体就不会挂壁了。”这样的场景在实验室已成常态。周琛设计的“检验操作可视化流程图”,被同事们称为武功秘籍。由她主持研发的“防污染样本传递系统”,让检验准确率提升到99.8%。翻开她的工作日志,扉页上写着:“每个数据背后都是人生。”从警至今,周琛主导参与各类案事件检验鉴定7000余起,处理相关检材2万余份,通过法医物证技术锁定人员5800余人次、协助破获案件1200余起。她先后获嘉奖5次、个人三等功1次、“安徽省第四届全省公安机关十佳刑事技术民警”、“破案尖兵”等荣誉,入选全国公安刑事技术青年人才库。但最让她自豪的,是刻在心底的那一张张寻亲现场的笑脸,一个个沉冤得雪家庭的拥抱,这些才是这位刑事技术工作者无言的勋章。

谈及这份在旁人看来寂寞枯燥的刑事技术工作,周琛的眼中泛起温柔的光亮:“每当我透过显微镜观察那些微小的物证时,总能看见不一样的风景。”这位把青春献给刑事技术的女警,正以科学家的严谨丈量正义的尺度,用女性的细腻感知人间的冷暖。在实验室的方寸天地间,她日复一日重复着提取、检验、比对的流程,却始终保持着初见时的热忱。正如她总说的:“我们手中的每一份检验结果,承载的不仅是数据,更是人心对真相与正义的最朴素的期待。”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