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
长安网群: 合肥 淮北 亳州 宿州 蚌埠 阜阳 淮南 滁州 六安 马鞍山 芜湖 宣城 铜陵 池州 安庆 黄山 广德 宿松
 
安徽长安网首页>> 全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学习教育>>  
学习教育
司法为民 用法治阳光温暖民心——淮南法院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纪实
稿件来源:安徽长安网 发布时间:2021-05-18 11:23:29

学以致用,行以致远。淮南法院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效作为衡量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以看得见的变化不断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让法治阳光照进群众心中。

3月2日下午,淮南市法院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动员部署会召开。市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文则俊发出号召,立足法院职能,深入基层一线,聚焦“急难愁盼”,切实为民办实事解难题,努力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服务成效。为此,市中院先后制定“五进五民”“基层吹哨、法官报到”“立案最多跑一次”等多项便民举措,全院干警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大讨论,实施各种为民服务实践活动。

出实招 发挥审判职能 优化营商环境添活力

淮南中院紧抓执法办案第一要务,围绕服务发展大局、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延伸司法服务触角等内容,不断激发全院干警奋斗热情和担当精神,全院各项工作发力见效,审判质效指标持续向好,截止4月30日,淮南中院新收各类案件2002件,审执结1495件,结案率达74.67%,在16个地市中级人民法院中排名第一。

淮南中院始终贯彻“问策于企、问需于企、问效于企”的“三问”理念,靠前精准服务地方企业发展。邀请企业家代表、市工商联代表参加征求意见座谈会,院领导带头登门走访企业了解法治需求,推动法治宣传教育、涉企案件处理、案件信息通报、多元解纷机制完善等多项工作一一落实。

淮南中院还与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建立企业送达监管信息共享机制推进联动监管的实施意见》,法院共享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平台,方便诉讼送法服务的同时,对企业信息进行协同动态监管,事前事后“一张网”,审判工作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度融合,实现从“严进宽管”向“宽进严管”的转变,推进企业诚信发展。

4月26日下午,淮南中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相关情况,并发布五起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工作机制,完善诉讼程序衔接,成立知识产权专业化合议庭,集中审理了“口子窖”“立邦”等一批知识产权纠纷,充分发挥了知识产权的司法保障作用,依法维护知识产权权利人合法权益。

办实事 创新巡回审判 打造基层治理新格局

自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淮南两级法院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以巡回审判为抓手,着力打通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审判力量下沉、审判服务下倾,深入村庄社区、基层一线,从“被动司法”向“能动司法” 转变,从“等案上门”向“主动化解”转变,从“坐堂审案”向“上门解纷”转变,扎实做好调判结合、诉源治理、多元解纷等工作,充分发挥巡回审判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优势,不断提升巡回审判的辐射性与实效性,推动巡回审判工作走深走实走细。

在开展巡回审判过程中,淮南法院注重站稳群众立场,立足人民群众司法需求与核心关切,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推行符合淮南实际的巡回审判新模式。市中院专门研究制定《关于大力开展“基层吹哨、法官报到”活动主动融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全市两级法院开展“基层吹哨、法官报到”政法创新品牌建设,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做到法官工作室(站)、法官联系点乡镇(街 道)全覆盖。目前全市法院共挂牌设立法官联系点 898 个。其中,市中院员额法官和法官助理在基层法庭和社区挂牌 40 个。法官充分依托法官联系点和法官工作室,主动上门为群众提供矛盾排查化解、 巡回审判、法律解答等服务,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减轻诉讼负累。

全市基层法院还创新巡回审判方式,在开展巡回审判时重点选择一些基层群众普遍关切的、常见多发的典型案例,不断拓展司法为民内涵,打通司法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大通区法院开展道路交通事故集中巡回审理,对因道路交通事故引发的人身、财产损害赔偿纠纷实行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寿县法院明确要求涉及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案件,适合公开庭审并具有普法宣传意义的,应当适用巡回审判。潘集区法院制定《关于加强巡回审判工作的实施细则》,要求各法庭每月必须到辖区村镇社区开展巡回审理或普法宣传至少1次。4月15日,谢家集区法院杨公法庭,将庭审现场搬至当事人居住的社区门前,就地审理一起义务帮工受害责任纠纷案。谢家集和杨公镇四名人大代表、一名镇政法委员受邀观摩庭审,并积极参与庭后调解。庭审结束后,法院干警为现场旁听群众发放了民法典、国家安全法等宣传彩页,并结合庭审案例以案释法,给群众上了一堂生动法治课。

解实困 践行司法为民 一站式高效服务解民忧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淮南中院始终把群众评价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成效标尺,将群众利益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

近日,淮南中院出台《关于开展涉民生集中执行行动方案》,在全市范围内集中执结一批涉及追索劳动报酬、赡养费、抚恤金、工伤保险待遇、医疗损害赔偿、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等民生案件。对于涉民生类型案件,坚持做到‘四优先’:优先接待、优先立案、优先执行和优先兑付。开辟专用绿色执行通道,坚持快立、快执、快结,穷尽手段提高执行效率,确保第一时间兑现当事人合法权益。

3月18日,62名申请执行人向淮南中院申请执行与安徽某公司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仲裁裁决,考虑到这批案件是涉民生类执行案件,淮南中院第一时间立案受理,执行局局长黄辰亲自约谈被执行人法定代表人,告知其应当履行的法律义务和履行不能可能承担的责任。同时考虑到该案申请人众多,且大都分散居住在外地,交通不便、联系困难的实际情况,执行法官在当事人递交执行申请时即关口前移,62个案件逐一建立台账,登记预留申请人的银行账户等信息,方便执行款项能够及时划转。3月30日,经过淮南中院的积极努力,62件案件执行款项85万元全部执行到位,当日即转至申请执行人账户。

集中执行行动开展以来,全市法院开展集中执行行动16次,共执结涉民生案件464件,执行到位818.53万元,出动干警451人次,车辆101台次,拘传53人,司法拘留7人,查封房产20套。更多的真金白银落入申请人口袋,更多的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司法为民的满满获得感。

“现在一个窗口提交一套材料,信息录入网上就能完成,补正材料一次告知,不用再反复跑了,效率也是大大提高。”一位公司诉讼代理人在淮南中院立案时说。淮南中院落实申请立案“最多跑一次”改革,切实解决“立案难”成为本次“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突出亮点。“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结”的服务模式得到广泛运用;电子卷宗、在线庭审、法律文书一体机……多种智能化服务设施让“指尖操作、隔空调解”屡见不鲜。淮南中院还与淮南市师范学校合作,设立“高校法律专家调解工作室”,让法学专家更多参与到诉前调解工作中来。畅通的渠道、丰富的服务,显著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司法服务满意度。

质胜于华,行胜于言。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进入关键时期,淮南中院将更加自觉地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办实事、解难题,努力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解难、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方硕)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