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朝拜观光。然而,随着旅游经济蓬勃发展,游客纠纷、跨村矛盾、突发事件等治理难题日益凸显。如何让群众的急难愁盼快速得到响应?如何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2024年,九华山风景区以九华乡为试点,通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创新打造“一站三中心”综合服务平台。
破题:“一站三中心”破局而生
“游客投诉、村民纠纷、意外事件……过去这些问题分散在不同部门,处理流程长、效率低。”4月7日,九华山风景区政法委员、九华乡综治中心负责人吴松在接受采访时坦言,作为景区核心区域,九华乡承载着旅游服务与基层治理双重压力,之前分散式作业导致矛盾纠纷化解效率不高。
2024年,九华山风景区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对九华乡综治中心进行功能升级,整合综治、司法、信访、应急等多个部门资源,打造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综治中心、群众来访接待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于一体的“一站三中心”平台。综治、司法2个部门常驻办公,信访、法援等4个窗口“一门受理”,实现“诉求一窗进、问题一揽子调处、服务全链条闭环”。
“过去村民纠纷要找司法所,信访得跑乡政府,遇到问题需要到各部门反映,现在进一扇门就能全解决。”吴松感叹道。
解题:“各自为战”到“握指成拳”
走进九华乡综治中心,宽敞的服务大厅内,各窗口井然有序,矛盾调解室、信访接待室等功能区一应俱全。这里不仅是群众的“解忧站”,更是多部门联动的“指挥中枢”。该中心由乡党委副书记担任主任,统筹公安、司法、信访等部门,每月召开联席会议,研判风险隐患,确保问题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各行政村综治工作站与中心实时联动,形成“乡—村—网格”三级响应网。
“关键在于打破部门‘各自为战’。”吴松介绍,“如果遇到游客纠纷,司法所提供法律支撑,派出所维持秩序,多部门同步介入才能快速‘灭火’。”
案例说话
游客纠纷“2小时结案”
跨村火患“48小时平息”
今年3月,游客陈某因酒店接送服务问题与前台争执,损坏了酒店打印机。综治中心联动司法所、派出所,仅用2小时便达成赔偿协议,避免了矛盾升级。“以前游客可能会出现投诉之类的情况,现在快速解决,游客也很满意。”九华乡司法所负责人陈旭东说。
无独有偶,拥华村村民吴某在田间吸烟不慎引发火灾,烧毁了柯村村民左某的盆景。左某情绪激动,扬言要采取过激行为。综治中心闻讯后,立即联动两村村干部、派出所、司法所,48小时内完成情绪安抚、损失评估、赔偿调解。“跨村矛盾最怕‘踢皮球’,现在中心一竿子插到底。”九华乡柯村村支书叶锋点赞道。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九华乡综治中心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8起,接待信访10批次110余人次,有效解决信访件3件,旅游投诉大幅下降,涉旅诉讼案件也实现了归零。
“综合治理不是‘拼桌子’,而是流程再造、权责重构。群众满意是标尺,用‘一站式’服务减少诉累,用‘全链条’闭环赢得信任。”九华乡党委书记许仁武总结道,“综治中心不是‘万能钥匙’,但通过规范化运行,它能成为基层矛盾的‘减压阀’、平安建设的‘桥头堡’。”
从“多头跑”到“一站办”,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化解”,九华乡综治中心用实践证明了“一站三中心”联动的强大效能。在这里,群众的诉求有人听、矛盾有人调、困难有人帮,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正变得越来越通畅。未来,随着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九华乡综治中心或将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又一标杆,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平安动能”。
(通讯员 吴俊杰 记者 尤忠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