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大通区:多元共治赋能基层治理

2025-04-25  来源:安徽长安网

今年以来,淮南市大通区综治中心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立足政法职能、聚焦“安全”核心,统筹推动部门协同履职、高效化解矛盾纠纷、精准防控社会风险,逐步构建起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截至目前,全区共上报事件12745件,事件办结率97.9%,基层治理质效显著提升。

优化架构,打造高效协同治理枢纽

规范建设夯实基础支撑。综治中心严格遵循“科学规划、功能完备、实用高效”原则,科学划分引导受理区、多元化解区、指挥调度区等功能区域。引导受理区配备专业接待人员,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多元化解区以温馨环境助力矛盾调解;指挥调度区依托信息化设备,实时掌握全区治安动态,实现精准调度,成为综治“智慧大脑”。

整合力量强化协同联动。通过整合矛盾纠纷调处、诉讼服务、公共法律服务等职能,综治中心实现“多中心合一”,群众“最多跑一地”即可解决诉求。公安、司法、信访等十余个部门采取“集中办公+协同联动”模式,常驻或轮驻中心,形成联治合力。联合值班制度确保来访问题即时响应,联席会议机制则为重大疑难问题提供研判平台,推动信息共享、问题联治。

创新管理提升服务效能。健全规章制度优化流程,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升人员专业素养,综治中心以规范化管理和高质量服务赢得群众认可。工作人员通过技能提升与经验交流,进一步强化了矛盾调处、风险预警等能力,推动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机制创新,构建矛盾化解与风险防控体系

健全机制筑牢矛盾化解防线。依托“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综治中心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资源,对群众诉求统一受理、分类流转、全程跟踪。通过“程序性推进+实质性解决”模式,确保问题及时化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中心”。

创新模式拓宽多元化解路径。成立“金花矛盾纠纷调解室”,以专业调解技巧化解邻里、家庭矛盾;组建24名法律、行政等领域专家构成的调解团队,形成权威调解体系。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入驻综治平台,为群众提供便捷司法服务,强化司法在矛盾化解中的引领作用。

完善网格推动治理精细化。全区划分216个网格,配备专兼职网格员216名,构建“网格指导员+网格长+网格员”管理模式。网格员深入基层排查隐患、收集民意,通过信息平台实时上报问题,综治中心精准派单至责任部门,形成“发现—处置反馈”闭环,实现矛盾就地化解、风险源头防控。

科技赋能,智慧治理提升实战水平

搭建平台整合数据资源。综治信息化平台整合人口、房屋等基础数据,建立动态更新数据库,为风险研判提供支撑。依托“E治理”平台,网格员累计录入人口12.9万人、房屋5.69万套,实现社会治理数据化、精准化。

部门联动织密视频网络。接入“智慧中台”,整合城管、文旅等部门61个公共视频,建成854个前端视频点位,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公共视频在治安防控、应急处置中发挥关键作用,有效震慑违法犯罪,群众安全感显著提升。

强化应用提升实战效能。通过实时视频画面,中心快速响应突发事件,缩短处置时间;利用平台分析社情民意,预判矛盾风险。同时,借助电子屏、微信群等渠道开展普法宣传,增强群众法治意识,推动科技手段转化为治理效能。(荣誉)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