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心为民 “证”在服务

——记六安市江淮公证处公证员、副主任赵文兵

2025-06-19  来源:安徽法治报

□本报记者 周莹莹

“你热爱公证吗?”15年前,面对前辈的发问,公证“新兵”赵文兵诚实地用沉默代替回答,他希望用行动来探索答案。

“我只想做一名纯粹的公证人。”15年后,经历过磨练、收获了认可,成长为公证“标兵”的赵文兵,给出了坚定而响亮的回答。

岁月的流转,在赵文兵这里,量化为1.7万余件公证书。那一张张公证书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又证明了什么?

证明为民的能量

2010年,赵文兵踏入公证行业,扎根于一线服务窗口。2018年,他投身公证体制改革,加入我省首批合作制改革公证机构——六安市江淮公证处。公证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萤火微光,愿为其芒。发挥公证的法律效力,用心用情为群众纾困解难,这样的信念始终伴随着赵文兵追梦的脚步。

“一度我以为这件事无解,直到找到了赵公证员。”今年4月,张女士因为房产过户难题找到了赵文兵。张女士与前夫离婚时,双方签订的离婚协议中约定,婚姻存续期间购买的一套登记在夫妻双方名下的房子,归女方所有。但因为该房产尚有房贷,未及时办理过户。直至男方遭遇车祸突然离世,张女士才发现原本简单的产权变更已经变得“难上加难”,不仅涉及到遗产继承问题,还涉及到她与前夫生育的未成年子女的权益保障问题。

僵局怎么破?赵文兵安抚了焦躁的张女士后,抽丝剥茧厘清法律关系,理清破题思路。与不动产登记部门联动,专题研究可行方案;通过法院确认离婚协议中关于房产归属的法律效力;再由公证处出具公证书,让张女士确认事实、承诺保障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一套“组合拳”打下来,6月5日,张女士在江淮公证处如愿拿到新房本。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赵文兵却一头扎进了家事公证法律服务领域。公证在家事法律服务中的应用,有助于明确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减少因财产、继承等问题引发的家庭纠纷。多少个伏案翻卷的夜晚,多少次奔走在调查核查的路上,多少次深入浅出给当事人讲解复杂法律关系,多少次依法用情调解家庭纠纷,赵文兵始终用一颗公心换回民心。

证明创新的力量

近年来,随着群众对公证的需求逐渐从“有没有”向更高层次的“好不好”转变,赵文兵和其所在的江淮公证处也在不断创新求变,致力于向群众提供多元化的法律服务。

2020年,在赵文兵的积极参与下,江淮公证处开始推广“社区公证员”服务,转变过去的“坐堂办证”模式,让公证员下沉到一线,通过驻点服务将公证送到群众“家门口”。截至目前,“社区公证员”已经覆盖了六安城区40多家社区。

赵文兵对接了3个社区。2024年,在裕安区小华山街道某社区驻点期间,社区工作人员找到赵文兵,请求协助调解一起物业纠纷。业主因房子漏水,在维修和赔偿问题上与物业公司发生争议。经赵文兵居中调解,业主与物业公司取得相互理解、达成解决方案,双方握手言和。

2023年10月,赵文兵牵头成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探索提供综合服务、深度服务、公益服务。“这对我而言,既是一份光荣的使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第一例医疗预嘱公证正是在赵文兵工作室完成。

2024年5月,年过八旬的胡先生找到赵文兵,表达了在生命最后时刻保留尊严和体面的想法。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赵文兵应了下来,可在具体操作时却犯了难。关于“医疗预嘱”并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赵文兵思考论证,认为可以将民法典有关生命权中的“生命尊严”规定作为支撑。另外,在公证书文本上,如何准确把握“生命末期”“不可治愈”等遣词造句,也考验着一名公证员的知识储备。

“这是从0到1的突破。”为了让这份公证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赵文兵向书本学、向专家学,对公证书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都仔细斟酌力求完善,尊重当事人的民事权利和真实意思,保障当事人的医疗自主权。

证明初心的分量

业务上不断精进的赵文兵,在2024年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先进个人”,同年在全省第二届公证行业业务技能竞赛中获得个人一等奖,被省总工会表彰为“安徽省金牌职工”。

坚持每天学习,是赵文兵从业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他深知“一木独秀不成林,万木成林绿满川”的道理,为青年公证员打造了集体学习阵地——江淮大课堂。

江淮大课堂的内容丰富,包括公证法律法规、公证实务研究以及具体的业务规范,既带动了全处公证员“充电加油”,也营造了孜孜不倦、勤奋钻研的学习氛围。截至目前已开课百余期,成为江淮公证处一大品牌,也是团队成长进步的重要平台。

“前辈们分享的办证经验和注意事项,对于我这样的公证新人来说,很实用。”公证员助理翁娟对赵文兵关于完善“首次接待记录”的授课内容印象深刻,“实践中,有些当事人第一次来咨询后,不一定立即办证,往往是过了一段时间,短则几个月,长则一两年,才会提出申请。赵主任建议我们完善首次接待记录,详细记录当事人的情况并留档,并形成材料清单,为当事人日后办证提供方便。”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赵文兵的严谨细致,也给翁娟树立了榜样,“他常说‘公证无小事,没有差不多’,要像守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守住公证质量,守住公证公信力。”

十五载初心筑路,赵文兵在每一次公证服务中,都努力让当事人感受到法治的威严和温度。他常说,公证绝不是盖章收费,而是运用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为当事人提供有价值、有人情味的法律服务。他坚信,公证人只有坚守对法律的信仰、对公证的热爱,才能收获职业尊严和社会认可,才能推动公证事业不断前行。

责任编辑:孙天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