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祝苗:当好潜心“护苗”的“未检妈妈”

2025-07-15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滁州7月14日消息(记者张琳琳 实习生张宁)她是同事眼中“下班总是走得很晚”的实干家,是妇联工作者心中“对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异常坚定”的守护者,是学生们记忆里“用有趣课堂播撒法治种子”的引路人。

从检16年,滁州市人民检察院刑事检察部主任冯祝苗以慈母般的温情为未成年人撑起法治晴空,用求极致的工匠之心雕琢每一起案件,更凭“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担当推动社会进步。这位“全省检察机关公诉标兵”“全省优秀办案检察官”始终将热爱融入血脉,在检察岗位上奋力书写着自己的答卷。

冯祝苗进校园普法(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用心“护苗”的“未检妈妈”

“当好潜心‘护苗’的‘未检妈妈’。”这是冯祝苗对自己做出的承诺。

在担任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办公室主任期间,冯祝苗深耕未检领域,带领团队倾心打造了“助苗护未”这一工作品牌,用法治为万千未成年人的青春保驾护航。如今,这个以她名字谐音命名的党建品牌已经入选了全省基层党组织“一支部一品牌”百优案例。

性侵未成年人案件的隐蔽性一直是司法实践中的难题。“伤害在暗处滋生,我们必须点亮预警灯。”2023年,冯祝苗敏锐地抓住医护人员诊疗这一关键环节,带领团队打通卫健、公安、教育数据壁垒,创建了医疗系统强制报告大数据检察监督模型。通过设置“14岁以下妊娠”等关键词,系统自动筛查异常诊疗记录。

“有位医生深夜发现女孩身上有可疑痕迹,及时报告后,我们顺藤摸瓜救下了被继父长期性侵的孩子。”冯祝苗回忆道。

为了让强制报告制度深入人心,她带领未检团队走进学校、医院以及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开展专题强制报告制度法治宣讲85场次。此后,全市医疗、教育等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从业人员主动报告线索从0条增长至数十条。

在前端预防上,冯祝苗同样倾注心血。

她通宵打磨课件,用寓教于乐的方式给学生们讲法治课,已经连续5年为安徽省滁州中学的新生开办讲座,不少学生受她影响,也立志要从事法律工作。2021年12月,她带领的滁州市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办公室获评“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她主创制作的未检微动漫《小未的未来》荣获全国检察机关微动漫十佳作品奖。

“冯祝苗非常有爱心,在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方面非常坚定,她的普法课堂很有亲和力,总能让孩子们积极参与。”跟冯祝苗在一起工作了2年多的滁州市妇联副主席杨杨表示。

办理一案 治理一片

“办理一案,更要治理一片”,这是冯祝苗始终秉持的理念。从检多年来,她一直坚持从案件中发现社会治理漏洞,通过精准监督推动问题解决。

2022年,未成年人文身受害者小林伸出布满狰狞图案的手臂:“我现在很后悔,当初不应该去文身,给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很多用人单位看到我的文身都不愿意聘用我。”看到小林因满臂文身遭遇就业困境,冯祝苗迅速展开行动,带领市县两级检察院固定了30余份证据,对三家美容馆提起诉讼,这也是滁州市首次就未成年人文身问题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

在冯祝苗看来,庭审现场发放的《文身危害警示册》以及法院判决后经营者“再不为未成年人文身”的承诺还远远不够。为了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冯祝苗协同相关部门,推动对全市文身机构实行“一户一册”清单式管理,同步排查美容院、按摩店、化妆品店等存在的超范围经营情况,督促文身经营户在经营范围明确标注“不面向未成年人”。同时建立文身人员登记、年龄核实、风险告知等管理制度,线上线下一体化开展专项督导。该案最终获评“2023年度全国检察机关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优秀案例”。

2024年,针对酒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引发的一系列犯罪问题,冯祝苗耗时半年调研,四易其稿形成分析报告,两次征集部门意见,最终推动市政府妇儿工委等出台《关于明确酒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管理职责有关问题的意见》。

“她总能在案件背后深挖原因,站在检察机关的视角推动各部门形成合力。”滁州市检察院刑事检察部主任杨松如此评价。

案件真相就藏在细节里

“要注重每一处细节,案件真相就藏在细节里”,这是冯祝苗从检16年的深刻感悟。

在2023年汤某故意杀人案中,面对嫌疑人“没有看到拦在车前的被害人,没有听到被害人制止声”的辩解,冯祝苗凌晨5点赶赴高速收费站,在完全模拟事故发生现场的基础上与公安人员再次进行侦查实验,以扎实的细节证据戳穿谎言,最终使凶手得到应有惩处。当死刑判决下达,被害人父亲颤抖的感谢电话让她更加坚信:“法律的严惩,是让逝者安息,让生者释怀。”

在一件跨度近30年的陈年命案中,面对无目击证人、无关键物证的困境,冯祝苗对全案证据逐一甄别,列出详细补充侦查提纲,最终形成闭合证据链,成功查明了嫌疑人的犯罪事实,身负三条人命的凶手终在法庭认罪。该案件也入选了全省观摩庭,成为陈年命案办理的典型示范。

从检至今,冯祝苗始终初心不改、使命不怠。她一直自觉践行“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基本价值追求,用求极致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之心对待案件,在办理的约500件二审刑事案件中,无一起错案,更无违纪违法投诉。

角色转换 书写全新答卷

2025年3月,冯祝苗调任第七检察部主任,负责案件管理和法律政策研究工作,这对习惯了办理具体案件的她而言是全新挑战:“以前更多关注的是具体案件的办理,在未检方面下功夫比较多,现在就需要着眼全局,对各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研判。”

四个月内,她迅速完成角色转变,不仅廓清了工作思路,还推出了“清流案评”讲评会,出台了一系列如评查操作规程、贯彻落实一体抓实三个管理的实施方案、一体化三无管理任务清单等制度举措,形成了良好的工作状态,为后面的工作扎实了基础。

谈及冯祝苗为何能这么快速就将办案经历有效转变为管理经验,滁州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雍自明这样评价:“我觉得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她善于思考,目标导向思考能力很强;二是任劳任怨,一直都亲力亲为,冲在一线。”

从办案检察官到复合型管理人才,冯祝苗的成长轨迹里始终不变的是对检察事业的热爱与担当。这份热爱,让她怀孕临近生产时仍奔走于看守所提审;让她对案件中的未成年人牵肠挂肚,常常半夜辗转反侧;让她在办案之余仍笔耕不辍,参与省级课题研究,入选全国重罪检察调研理论人才库、全省检察调研骨干人才库。

“公诉人的岗位有很多苦累,但也充满成就感。”冯祝苗说:“每当看到案件得到公正处理,被害人得到抚慰,就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

责任编辑:孙天艺